首页 > 专栏 > 正文

王立章:排放许可制打开的环境咨询市场空间到底是谁的?

时间: 2017-02-16 10:42

来源:

作者: 王立章

导读:《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清晰明确了政府、排污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和公众的管理责任和职责分工,对各级政府事权划分、环境管理制度衔接、落实企业责任主体、增加企业违法成本、促进第三方服务和信息公开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因此,大家普遍认为《方案》的实施将打开第三方咨询的市场空间。但就目前来看,管理咨询的市场似乎已经各有归属了!

建立排污许可制度是实现环境质量改善、建立排污企事业单位执法体系的基础和关键。《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清晰明确了政府、排污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和公众的管理责任和职责分工,对各级政府事权划分、环境管理制度衔接、落实企业责任主体、增加企业违法成本、促进第三方服务和信息公开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因此,大家普遍认为《方案》的实施将打开第三方咨询的市场空间。

诚然,《方案》对企事业单位提出了自主申报、自主举证、自行申请、自行监测等要求。但是各企事业单位难以对上述各项工作进行实际操作,而且即使操作了,也很难保证专业性和准确性。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规划,进行监督抽查等也亟需大量的专业环保技术人员。因此,《方案》迅速开启了第三方服务市场,第三方专业机构可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环境管理咨询和环境监测等服务内容,但就目前来看,管理咨询的市场似乎已经各有归属了!

一、咨询服务已经是各地环评机构锅里的肉

《方案》的出台意味着以环境影响评价为核心的“入口”环境管理向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过程”管理转变,虽然我国很早以前就在部分地区推行了排污许可证试点工作,但基本上是推而不用,完全的形式主义。只有在一项环境监管手段中用到了,就是在2007年开始试行,在2010-2013年得以全面推行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

当时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作为其中的重要一项,需要核查机构仔细核算企业的特征污染因子的排放量,并对照排污许可证上载明的许可量确定企业是否认真遵守排污许可证制度。当时,企业基本上不知道该如何算,都是核查机构帮忙完成。现在推行的排污许可制度,要衔接环评,融合环境监测、环境统计、排污收费、总量控制、环境监察、环境标准,因此企业的排污许可证的申请不只是指标核算,还包括许可内容、管理内容、载明信息等,这些内容又是相互关联的,具体如排污许可制要求企事业单位在申请排污许可证时需自行证明其生产工艺、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和排放量、以及污染治理设施、排放监测等满足环境质量、排放标准、总量控制以及其他环境管理要求;自行核定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和排放量;自行监测实际排放情况,建立完整的环境管理台账;自行在系统中进行申报;自行建立准确完整的环境管理台账;并如实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企业自己一般很难搞定,第三方服务是必须的,由于这些企业前期上项目时都做过环评,都有一个环评机构在为其服务,同时排污许可证与环评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环评机构先入为主地为企业提供排污许可证的第三方咨询服务是水到渠成的,各个环评机构也会心照不宣,不会抢各自锅里的肉,因为环评的地盘已经分割的差不多了。

二、地方保护主义将各自的市场范围基本划定

随着中央的简政放权,环评的审批权也逐渐下放到地方,各地的环评项目基本上由各地的省、地、县三级环评机构提供服务,外地的环评机构一般很难跨区操作,除非有特别深的政府关系或企业信任关系,所以排污许可证的第三方咨询服务也会因此被地方环评机构所瓜分。唯一可能打破地方保护的是行业类的大型环评机构,由于其对行业工艺状况、技术水平、环境管理等非常熟悉,况且这些企业本来就是他们环评的客户,接着做排污许可的咨询也是顺理成章。因此将形成一纵一面的市场格局。

对于综合性的环科院所及摘帽的红顶环评机构,在本轮排污许可咨询服务市场的争夺中可能比较尴尬,由于环评资质脱钩,传统的环科院所不再拥有环评资质,其环评客户也随着环评资质的脱钩而脱离关系,因此,咨询的客户资源逐渐散去了。摘帽的红顶中介随着帽子被摘及环评审批权的下放,其与环保部门的特殊关系也逐渐淡去,在与地方环评机构争夺市场时,优势不再明显。当然,传统的环科院所还有一块蛋糕可以分享,即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当项目环评逐渐弱化时,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越来越重要,做这种环评没有资质要求,又是政府付费,因此,政府理所当然会选择自己的嫡系部队来做,这算是政府部门给自己的事业单位留出的一块市场空间吧。

三、政府购买服务将规定服务费用标准

在《方案》打开的咨询市场中还有一块是为政府提供服务,即政府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规划,进行监督抽查等也亟需大量的专业环保技术人员,政府部门可通过第三方购买环境咨询和监督抽查等工作。政府购买服务一般会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特别是企业现场的抽查和督察,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规模,很可能会规定不同的人日要求和费率标准,因此这部分的服务利润空间就有限了。

四、为企业服务的收费标准可能被标准化

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一般来讲是市场行为,根据服务内容而定,但由于为企业提供的咨询服务与为政府提供的现场抽查和督察服务互相之间有一定的参考性,因此,这种服务极有可能被标准化,就像当初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咨询一样,最后甚至不管人日数了,变成了一口价万八千块钱就能搞定。前两天了解到河北某排污许可证试点城市,当地的环评机构为开发区的所有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平均下来一个企业的咨询费大概5000左右,利润空间可想而知了!

五、咨询商业模式如何突破?

环保咨询业务的利润空间一般来自政府的审批,政府的审批越多,越需要咨询服务,利润空间也会随之打开。但在目前简政放权愈演愈烈的大势下,咨询机构需要挖掘新的利润池,为此需要升级自身的商业模式,延伸产业链,将具有鲜明特点有对咨询服务的行业或企业有很大契合度的清洁生产技术整合进自己的商业模式之中,将利润空间有限的咨询服务设计成通道产品,将清洁生产技术设计成利润产品,如果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减排,则在后期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和排污权交易等环节将获取更大的利润。这就是政策倒逼的环保供给侧改革,这些及时转型商业模式的企业将在未来的竞争中,打破地域和行业限制,整合其它咨询公司而逐渐发展壮大,咨询+清洁生产改造+运营+排污权交易的商业模式将被资本市场看懂。

12

编辑: 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