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06 14:52
来源:工信部
(三)强化综合利用。鼓励利用工业固废、矿物尾渣、淤泥、污泥、农林废弃物等替代一次原燃料,支持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砖瓦制品,进一步扩大资源综合利用范围,提高原燃料中固废掺配比例,减少对天然资源的消耗。加大力度研发利用砖瓦烧结窑炉协同处置城市污泥、建筑废弃土、建筑渣土及其他废弃物的成套技术,探索利用大型烧结砖隧道窑安全处置城市污泥,提高综合处置能力和利用效率。
(四)实行错峰生产。认真执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2017-2020年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实施采暖季砖瓦窑错峰生产,其中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的烧结砖瓦窑(不含天然气为燃料)在整个采暖季实施错峰生产;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四省“2+26”城市之外的其他地区的烧结砖瓦窑(不含天然气为燃料),错峰时间由各地自行决定,原则上停产不低于两个月。
五、推动智能制造,提高质量安全
(一)加快自动化改造,推进智能制造。从原料制备、挤出成型、干燥焙烧、包装入库到运输、拼装,实现全过程自动化生产、信息化控制。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砖瓦行业应用。开发推广电子计量精准控制配料和自动控制挤出成型、烘干焙烧系统。加快“机器代人”改造,实现高精度切割、掰板、码卸坯、包装仓储等环节自动化机器人化,提升砖瓦生产智能化和本质安全水平,逐步建立个性化定制的产品配送系统。
(二)加强质量管理,提升质保能力。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推行砖瓦企业检验室建设,推进原料标准化,加强破碎、均化、陈化等过程管理,严控原料粒度及分布和颗粒级配,严格生产工艺规范,切实提高质量和产品合格率。建立可追溯的产品出厂台账制度,支持骨干企业强化质量自我声明承诺,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发挥诚信示范引领作用。
(三)完善安全生产制度,积极防治职业病。支持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配备符合规定的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实现安全管理从事后查处向预警预防转变。开展安全隐患全面排查和治理,完善配料、成型、烧成、仓储等工序安全防护措施,切实防治矽肺病等常见职业病。
六、增强保障措施,完善行业管理
(一)完善配套政策。完善有关砖瓦行业的环保、节能、质量、安全、技术、投融资、财税等相关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污染物治理、能源合同管理、自动化改造、“机器代人”等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联合重组。各省(市、自治区)可因地制宜研究出台砖瓦行业规范条件,明确砖瓦项目在布局、工装、环保、能耗、质量、综合利用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要求。研究制定绿色建材产品(砖瓦)评价技术导则,适时开展绿色建材评价,发布绿色建材标识。
(二)加快标准制修订。加强行业标准化工作,依据行业现状、发展需要和技术进步要求,研究制定砖瓦行业安全技术要求等标准。强化上下游协调联动,适时制修订砖瓦行业的产品、检测、环保、安全以及生产、使用等标准和规范,完善包括团体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作用,推进标准宣贯和实施。适应国际产能合作需要,加快砖瓦行业技术标准“走出去”。
(三)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砖瓦行业的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执法监督,强化政策联动,定期公开环保等不达标企业名单,依法处罚环保、能耗、质量等不达标的违法行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按规定执行更加严格排放限值,各级政府应对属地内砖瓦生产企业开展严格执法监督。“2+26”城市所在省(市)应公开采暖季实施错峰生产企业名单,并加大抽查力度,对投诉信息应及时处理,对不执行、不守信的企业,在相关网站和媒体曝光。
(四)开展试点示范。推进实施《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工信部联原〔2015〕309号),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协同创新,开展绿色生产、智能制造等试点示范,结合绿色建筑、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海绵城市等建设,引导各地建立绿色墙体材料、屋面材料生产示范基地和应用试点示范。鼓励具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的砖瓦企业推进联合重组,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生产集中度,通过工程建设承包、工业园区建设等途径,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技术、标准、服务等“走出去”。
(五)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建立完善砖瓦行业经济运行统计制度,监测行业经济运行,发布行业运行分析报告。发挥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引导加强行业自律,增强企业社会责任,自觉维护市场秩序,抵制假冒伪劣产品,防止不正当竞争。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提高从业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传承传统砖瓦文化,弘扬精湛工匠精神。推进国际交流,促进国际合作。
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改革创新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案,强化统筹协调和监督落实,合力推进砖瓦行业转型发展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编辑:张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