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11 09:11
来源:苏州市政府办公室
开展消除劣V类水体专项行动。定期排查更新全市V类和劣V类水体清单,编制“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并实施分级分年度整治,严格执行曝光督查和销号验收,推进市域河道全面消除劣V类。持续关注已治水体后续水质恢复成效,建立预警、管护、提升三位一体的长效管理体系。
四、持续加大“一江两湖两河”保护力度
持续推进长江生态大保护。全面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快入江排污口整治,加强主要通江河道水环境提升整治。加强长江岸线保护和修复,推进长江干流两岸滨水绿地等生态缓冲带建设。强化长江沿岸企业环境风险防控,完善通江河道、上游客水监控预警机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十四五”期间,确保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为Ⅱ类,主要通江河道水质稳定达到Ⅲ类。
深入推进太湖系统治理。围绕“外源减量、内源减负、生态扩容、科学调配、精准防控”策略,系统推进新一轮太湖治理。以“减磷控氮”为重点,加强太湖入湖河道以及各类污染源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入湖河流支浜排查整治,确保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稳定达标。科学实施太湖新一轮生态清淤,在外源得到有效控制、底泥污染严重的部分湖区开展生态清淤试点,按照“常态+应急”相结合模式,稳步推进太湖生态清淤工作。积极探索淤泥资源化利用途径,突破淤泥出路瓶颈。科学调配水资源,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关系,适时适量调引长江水。加强太湖蓝藻水华监测预警,全面提升蓝藻、水草打捞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力,提升蓝藻的规模化处理与利用水平。
全面实施阳澄湖综合治理。在严控入湖污染基础上,推进调水引流、水系整治、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工程。加大围网养殖整治力度,严格限制阳澄湖水体围网养殖在1.6万亩以内,禁止在围网养殖内投喂冰鲜鱼(海鱼)及畜禽动物内脏。加强湖体岸线资源管控,持续提高阳澄湖生态湖滨岸线比例,新建、改建驳岸兼顾防洪和生态化要求。梳理阳澄湖内部河网水系,强化区域连片水系整治,加快建设阳澄湖入湖河口预处理工程、生态护岸带构建工程、湖滨湿地带修复工程,开展阳澄湖万亩水生植被修复试点,恢复湖泊水生态系统功能、促进水质改善。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建设。明确界定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主河道管控范围,以降磷控氮为主攻方向,推进大运河苏州流域整治。加强大运河沿线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加快实施雨污分流,全面推进沿线城乡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推进运河沿线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禁止增设入河排污口,逐步整治减少现有排污口。严格大运河岸线生态空间准入管理,落实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准入正(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持续推进“两违三乱”整治。
加强太浦河水安全保障。严格实施太浦河干、支流污染控制,加强流动源风险防控和面源污染治理,提升河道两岸生态涵养功能,切实保障水质安全。加强太浦河跨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应急联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防范和应对跨界环境污染。
五、大力推进生态美丽河湖建设
积极打造生态美丽河湖示范样板,推进全市河湖进行综合治理,打造以澄湖、七浦塘、阳澄湖、夏驾河等生态修复为样板的“个十百千”生态美丽河湖。到2025年底,打造10条省级、200条市级、2000条县市(区)级生态美丽示范河湖,建成2到3条有全国影响力的生态美丽河湖样板。按照《江苏省生态河湖状况评价规范》要求,开展重点河湖健康评价,推动形成河湖健康评估制度化管理。优化太湖、阳澄湖等旅游度假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布局,整治提升度假区生态环境品质。持续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加强太湖、长江及其他生态敏感地区、饮用水源地等区域水土保持,推进河湖岸线和沿江沙土边滩水土流失治理,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六、大力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等制度。建立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推进合同节水管理,继续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积极推动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推动城市景观绿化、道路清扫、工业等领域优先使用雨水、中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建成区雨洪资源利用。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广普及节水器具,进一步开展苏州市级节水型载体创建,完善公众节水行为规范体系。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加强灌排沟渠防渗建设,推行喷灌、滴灌等节水型设施农业技术,到2025年全市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69。
七、传承弘扬水文化
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提升河湖与水工程文化内涵,打造水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水文化教育与传播,讲好苏州水故事,提升水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深入挖掘具有历史内涵的河道、湖泊及重要节点,提升吴淞江、七浦塘、西塘河等沿线景观,打造胥江等历史河道文化景观长廊,推进太湖、阳澄湖等湖泊文化提升,展现河湖历史底蕴。优化大运河滨水生态空间,打造滨河绿色生态屏障,建设“蓝绿交织、水陆并行、古今辉映”的绿水步道生态网络,努力把苏州段建设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中“最精彩的一段”。
专栏4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改造和完善常熟市、太仓市、吴江区应急水源地,实施金墅港水源地和傀儡湖水源地综合整治,开展太仓白茆口水源地和吴江第二水源地建设前期研究。
2.消除劣V类水体专项行动。开展河道水质排查,形成全市V类和劣V类水体清单,并由市河长办定期组织对清单内水体水质监测抽查核实,每季度更新公布劣V类水体清单。根据排查情况,各地政府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分级分年度实施整治。市、县级市(区)两级污染防治攻坚办、河长办严格执行曝光督查和销号验收。
3.入江支流水环境提升工程。推进入江排污口整治,实施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泵站)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与改造,开展沿江生态安全缓冲区、生态缓冲带建设。
4.太湖流域系统治理工程。实施应急防控能力提升、截污纳管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控源减排、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生态清淤等系统治理工程,推进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