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四川省生态环保产业集团正式揭牌成立

时间:2021-08-19 13:41

来源:四川生态环保集团

8月10日,四川省生态环保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成都揭牌成立。四川省副省长曹立军,省国资委党委书记慕新海,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徐进,四川发展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文清共同为四川省生态环保产业集团揭牌。

123214

组建四川省生态环保产业集团是我省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要求,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的具体行动,标志着省属环保产业从零散市场转向区域化、流域性环境综合治理的变化新趋势。组建后,四川省生态环保产业集团作为四川发展二级控股企业,由四川发展按股权关系进行管理。

12312

推动省属生态环保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将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进一步提升我省环保资产运营效率,既契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导向,也是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具体实践。未来,四川省生态环保产业集团将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参与省级重大环境治理工程,提供“一站式”环境治理解决方案,全力服务于经济绿色转型和环境质量改善,推动四川生态环保产业做强做优做大。

形成全产业链系统服务能力

聚力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此次组建,是以四川发展环境投资集团为主体,整合蜀道集团、川投集团、能投集团、省国资经营公司及生态环境厅、经济和信息化厅所属的生态环保资产,打造省级环保龙头企业。组建后,业务范围涵盖低碳减排及节能服务、水污染治理及利用、固废处置及资源化、生态修复、智慧环保等领域,将着力打造产业投资发展、工程与技术服务、资产运营管理、环境权益交易和绿色金融服务四大平台,建设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集群,形成集产业投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科技创新、高端设备制造、环境权益交易、绿色金融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系统服务能力。

四川省生态环保产业集团将以产业之基、科技之力、数智之道、金融之翼,共建生态之美,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四川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升级,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成为“美丽四川”建设的生力军和排头兵。

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

树立国企改革发展新标杆

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四川省生态环保产业集团将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总体部署,健全完善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大力推进多层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将着力推动主要资产上市,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同时,通过股权多元化、治理规范化、经营市场化,建立健全集团本部和权属企业市场化选人用人、考核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推行员工持股、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方式,着力打造成为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的示范和标杆。

目前,四川省生态环保产业集团(原四川发展环境投资集团)已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和四川省国资委“天府国企综合改革行动”名单。同时,四川省生态环保产业集团下属的四川发展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已获批员工持股试点单位。

打造生态环保行业龙头

力争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前十

四川省生态环保产业集团具有良好的基础,增资主体和作价入股企业投资运营能力良好,业务领域涵盖水环境治理、固废处置、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服务等领域,体系较为完整。截至目前,资产总额超300亿元,净资产超100亿元,职工总人数约5000人。业务区域覆盖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及巴西、土耳其、韩国、印度、巴基斯坦等海外市场;运营工业烟气脱硫脱硝总机组容量15200MW、具备水务特许经营规模近500万吨/日、有机废弃物处置规模超180万吨/年、危废处置特许经营规模达11万吨/年,管理运维市政管网及河道1万公里,是全国首家业务覆盖气、水、固全要素污染治理的省级生态环保集团。

到“十四五”末,四川省生态环保产业集团力争合并资产规模达到6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超150亿元,实现主要资产上市,综合实力行业排名全国前十,成为国内领先、全球知名的生态环保综合服务商。

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资委有关负责同志,四川发展、蜀道集团、川投集团、能投集团、省国资经营公司负责同志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揭牌活动。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