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王凯军丨环保回忆录:说服甘海南改行

时间: 2021-06-01 13:12

来源: 绿茵陈

作者: 王凯军

  这个工程研发中心做三件事:前两个是生物天然气和餐厨垃圾,第三个是生物质。当时我给甘海南分析市场:填埋气有多少?餐厨垃圾有多少?生物质有多少?告诉他最大的市场是在生物质,今后的“蓝海”在那里。

  因此,清华大学-山东十方环境与生物能源工程研发中心为十方之后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十方迎来第三次机遇,也是再一次转型,它2020年被北控收购,就是依靠餐厨垃圾、生物质为主线、为基础,进行了换股。

  Part.06

  转型成功后曾谋划到德国上市

  十方从2005年开始转型,大概有5年多时间,甘海南完成了战略布局。截止到2010年,销售额1.023亿元,净利润3050万元。

  十方基本形成了两方面的优势:一是有一部分存量的有机废水UASB厌氧处理项目,二是进入了天然气领域,当时有接近十个项目,而且盈利比较好。

  并且借助清华大学-山东十方环境与生物能源工程研发中心,十方已经开始布局餐厨垃圾领域,2010年拿下了昆明市餐厨垃圾项目,这是国内首个餐厨垃圾BOT项目。之后,由于转型后有了充足的现金,靠自有资金又建立了济南、青岛、烟台等餐厨垃圾项目,这一时期在E20环境平台下属的中国固废网的餐厨垃圾处理企业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并入选餐厨垃圾处理经典案例集。

  这个时候的十方已经基本完成了从环保公司到环境能源公司的转型。

  联合研发中心此时对十方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第一个承担了国家的餐厨垃圾863项目。并通过清华这个平台,跟德国厌氧产业界建立了密切联系。

  甘海南的第二个餐厨垃圾项目在济南,就是引进的德国UTS公司的技术。他请的顾问,包括德国亚琛大学的一位教授;可再生能源领域现在非常有名的李俊峰是当时他的独立董事。(注1:李俊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副所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科技顾问,中国再生能源学会和中国沼气学会副理事长,国际风能理事会副主席,国际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委员会副主席。注2:UTS公司即德国UTS Biogastechnik GmbH公司,该公司始建于1992年,在2007年改名为UTS Biogastechnik GmbH,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先企业,并被认为是沼气技术领域先驱。)

  2011年底到2012初,由于转型后企业发展态势很好,甘海南开始考虑上市,公司业绩已经满足创业板条件。当时国内上市排队时间比较长,IPO异常艰难,审批经常长时间停滞,2008年12月6日-2009年6月29日是一个A股空窗期,2012年11月3日-2014年1月又有一个长达14个月的空窗期。

  他考虑过新加坡,但在新加坡上市市值不是特别好,就开始筹备到德国上市。

  有一家环保公司2007年在德国成功上市,命名为中德环境,其董事长陈德峰跟我们团队(指北京环科院)有很密切的关系,我们曾帮助他第一次创业。中德环境是第一个也是到现在为止唯一一个在德国上市的中国环保公司。

  甘海南找到我,问我能不能一起去国外路演。路演一词当时还显得很神秘,我想,这听起来很有意思,也是了解金融界的机会。

  出去以后,就打破了路演的神秘性。实质上没有什么宏大场面,国外的公司全是在老旧的建筑里,内部装潢倒是非常奢华。三五个人,坐到一个小会议桌旁,就开始介绍。

  我们用一周时间,从德国、瑞士,一直跑到英国见了十几个投资商(金融机构),马不停蹄地讲。这些投资商好像还非常忙,都有好多约会安排,人家就给半小时或15分钟。我们进去以后略一寒暄,马上就拿出PPT开始讲上市募集资金用途、公司业务等等,讲完也就五分钟到十分钟,人家再问两三个问题。有的就当场表示,说如果你们要上市的话,我们可以给你投几百万欧元,可以认购一些,有的说我还可以让朋友一起来投一点。

  我当时不太懂金融,就觉得上市好像是唯一途径。但是那些投资商听完后,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上市呢?债券不是更好吗?我后来查阅了企业债相关的资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就感觉,在国外,金融市场非常成熟,金融产品有很多,上市募资和企业债的效果差不多。

  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我们的环保产业刚起步时,我们跟国外的交流还不是太通畅,有一批香港公司就专门做代理,帮助内地打开窗口。在国内,最典型的就是金州这种类型的公司,积累了初始资金以后,成立了一批环保公司。这些代理公司的人基本上是欧美归国人士,以及最主要的是一些香港人。

  让我吃惊的是,在融资阶段,甘海南找的财务总监和帮助融资的人,也是香港人。后来我觉得香港是一茬一茬地在收获国内市场。合同条款是成了以后,他们收公司3%-5%股份的佣金。我觉得对他们来说挣钱太容易了。我当时感觉,在香港人之后,国内金融界人士可能会借公司上市,大挣其钱。

  去德国上市的后期,国内市场有开始活跃起来,PE倍数超过15倍,所以十方最终在中国完成了A轮融资,但是后来被早期EPC工程拖累,没有直接上市。我感到一个公司的发展,个人的努力虽然很重要,但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且往往更重要的是时机和气运,正所谓“时也,命也。尽人事,听天命“。

  最终十方公司在我的帮忙和推动下,于去年被北控系公司合并换股,完成了间接上市的华丽转身。中国的环保企业,似乎总逃不掉“科技—资产—资本”的发展路径,这其中的得失,又是一个值得书写的篇章。

编辑: 王媛媛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