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傅涛:《规划》全面提振节能环保产业

时间:2012-07-04 16:59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吴妍

编者按: 纵览中国各大产业的发展历程,一个个“五年规划”起到的引导、拉动作用无需赘言。通过包括GDP增长目标、产业增长目标、投资增长目标等在内的“五年规划”,决策者、监管者、从业者能够更加精确地把握国家宏观经济的脉搏、更加及时地跟随市场的律动。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同样迫切需要这样一份指引方向的蓝本。然而,在过去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关于“规划”即将颁布的预言一再落空,“十二五”规划“难产”的疑云笼罩整个行业。 

如今,“拨云见日”的时刻终于到来。2012年6月29日,经多次征求意见,由国家发改委与环保部牵头制定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最终通过审批,正式由国务院印发。

“尽管姗姗来迟,但《规划》正式颁布,依旧是对整个行业的提振。作为国家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节能环保产业,国家对于其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给予很大期望。正如《规划》中所言,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近日,在谈及《规划》释出的重要意义时,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傅涛这样诠释道。

傅涛的判断,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一场以“绿色经济”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悄然席卷全球。在各行业市场驱动力的竞逐中,“节能环保”所处的战略地位节节攀升,并逐渐成为一枚决胜砝码。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中国在高能耗、污染物排放等环节的负累与日俱增。因此,为使我国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占据有利地位,节能环保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已刻不容缓。

2009年下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着手研究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2011年为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研究起草《规划》。以专家身份参与到《规划》起草之中的傅涛直言,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无论在当前还是长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仅从先后四次书面征求意见,收集反馈意见数百条的过程来看,国家对《规划》的重视程度便可见一斑。

对话 

中国水网记者:较之于此前全国多个省市(区)出台的地方版“‘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此次国务院印发的《规划》从结构、内容到侧重点上各有何异同? 与此前行业内的指导性文件相比,《规划》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傅涛:《规划》的出台,首先明确节能环保产业为未来五年国民经济新兴支柱产业。其次,《规划》明确了重点发展领域:节能产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环保产业三大类。同时,依托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城市矿产”示范工程、再制造产业化工程、产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工程、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建设工程、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工程等八大重点工程。上述对发展方向的指引、发展重心的明确均是任何地方版“规划”所无法涉及。

虽然较之于法律、法规级别的文件,《规划》中提及的政策缺乏约束力、强制性,其更多的表现为投资性规划。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对于整个产业“十二五”的发展战略,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引作用。包括对技术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服务业的发展、部门的分工,尤其是对重点工程的拨款,《规划》的出台都会换来立竿见影的实施效果。

中国水网记者: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初期,主要依靠强制性的政策推动。进入“十二五”期间,这一发展模式已走到了历史的拐点:《规划》指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将逐渐让位于企业,政府的工作重心将逐渐转向强化执法监督。这是否意味着在中国环保产业中,政府职能将发生重大转变?这样的转变一旦形成,将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傅涛:长久以来,与普通竞争性行业不同,节能环保产业属于典型的政策法规驱动型产业。这就决定其既要突出市场导向,又要需要政府加强引导的特殊属性。因此,《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提高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宏观指导,完善政策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突出自主创新。

确定了市场、企业为主体的思路后,政府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会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的态势。我认为,除监管角色外,政府还是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政府应该充当好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相关服务的采购者角色。只有分工明确的产业,才能在摒除一些不必要干扰的情况下健康发展。

中国水网记者: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节能环保产业,对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非常重视,《规划》中多次提到技术支撑、技术创新和创新能力。“十二五”期间,“技术创新”对于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何在?

傅涛:对于各行各业来说,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寻求技术创新均是制胜之本,《规划》中关于“创新”的内容占到很大篇幅,技术创新、技术装备和技术支撑依次出现在《规划》中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中。

但是,我认为,对于节能环保产业的创新来说,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一项新的技术创新。但在《规划》中,关于创新商业模式的内容却略显单薄。

中国水网记者:《规划》确立了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柱”,并将其具体发展目标量化。“十二五”期间,在《规划》的指引下,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截至十二五结束前,上述愿景是否能够实现?

傅涛:《规划》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并分别设定了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的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要求。

为了确保《规划》顺利达到预期效果,国务院有关部门将按照职能分工,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各地区也应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产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尚不足以成为“支柱产业”。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十二五”末期或是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其必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之一。

编辑:吴妍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