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吉林省2015年实现节能环保产值1550亿

时间:2013-04-11 10:04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郑岩

为加快推进吉林省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省政府日前发布《关于“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到2015年,吉林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4%以上,总产值达到1550亿元,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初步建立起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装备水平高、产品市场份额大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体系。

目前吉林省节能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2011年,吉林省节能环保产业企业达到350多户,总产值达916亿元,从业人员71.9万人。为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吉林省将开展节能环保产业展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的建设,加快培育发展节能服务产业,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

《意见》指出,加快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要切实开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等重点领域的建设。

工业“三废”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磷石膏、化工废渣、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完善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推广大掺量工业固体废物生产建材产品。

再生资源利用。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示范推广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和电路板自动拆解、破碎、分选技术与装备,推广封闭式箱体机械破碎、电视电脑锥屏机械分离等技术。推广报废汽车、废橡胶、废塑料等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餐厨废弃物密闭化、专业化收集运输体系;研发餐厨废弃物低能耗高效灭菌和废油高效回收利用技术装备;鼓励餐厨废油生产生物柴油、化工制品,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及高效有机肥。

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代木、制作生物培养基、生物质燃料等技术与装备,秸秆固化成型等能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推进林业剩余物、次小薪材等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发酵制饲料、沼气、高效有机肥等技术集成应用。

垃圾处理。研发渗滤液处理技术与装备,强化研发焚烧烟气治理技术、清洁燃烧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烟气净化系统、中小型焚烧炉高效处理技术、大型填埋场沼气回收及发电技术和装备,大力推广生活垃圾预处理技术装备。

危险废物与土壤污染治理。加快研发重金属、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性污染和受污染土壤减污与功能恢复的治理技术与装备。

环保服务。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为重点,推进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培育排污权交易市场,研究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新兴服务模式。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工程

“城市矿产”示范工程。推进“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回收体系、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污染治理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废弃家电设备、汽车、塑料、橡胶等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

产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工程。以共伴生矿产资源回收利用、尾矿稀有金属分选和回收、大宗固体废物大掺量高附加值利用为重点,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鼓励产业集聚,形成以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发展格局。以铁矿、铜矿、金矿、铅锌矿、钨矿为重点,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综合利用;推进建筑废物和道路沥青再生利用。

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推动重金属污染防治、污泥处理处置、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等核心技术产业化;重点示范膜生物反应器(MBR)、垃圾焚烧及烟气处理、烟气脱硫脱硝等先进技术装备及能源、农业等行业清洁生产重大技术装备。

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工程。《意见》强调要建立全方位环保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具有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理一条龙服务能力的总承包公司,提高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烟气脱硫脱销等重点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鼓励在各类产业园区、城市和重点行业等开展综合环保服务试点。

《意见》指出要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培育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产品链条长、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知名企业;加强品牌和园区聚集带动作用;推广“一站式”服务,开拓服务市场,提升服务产业规模,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编辑:郑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