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环境人】朱旭峰:一个对环保又爱又恨的人

时间:2015-10-13 21:00

来源:E20环境平台

作者:成卫东

宜兴在3-5年之内,会有20家左右有国际化视野、运作规范、有独到技术、与资本市场良好对接的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他们将引领宜兴环保产业发展壮大。

                                 -------朱旭峰

朱旭峰.jpg

E20环境平台:作为推动宜兴环保产业转型发展的策划者和引领者,您如何进入环保行业的?

朱旭峰:我就读于南京农业大学,学的是农业,毕业后在宜兴农科所工作了很短的时间,就到了农业局管理机关办的企业,搞的是工业,后来到乡镇做领导还是做的工业;再后到宜兴的三个园区工作,先是宜兴化学工业园,然后是宜兴经济开发区做主任干了5年,2011年调入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以下简称“环科园”)当主任,开始从事环保。

E20环境平台:做工业园区与环保产业园区有何不同?

朱旭峰:做工业园区的时候,我觉得是在做一个产业。2011年2月,到环科园以后,我感觉不一样,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做一个产业,而是在做一个事业,环保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我们到国外参观,感觉国外对环境的保护,在民众心中都是神圣的东西,是不可侵犯的。随着了解研究之后,发现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特别多,感觉到环科园作为全国唯一的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我们没有尽到责任。一方面觉得责任重大,另一方面觉得中国有那么多环境问题,也让我忧心和扼腕,不小心就陷进去研究起来了。

E20环境平台:从经济开发区到环科园工作,碰到哪些困难?

朱旭峰:最大的困难是宜兴的上上下下对环科园一直是给予厚望,但是领导和老百姓对环科园的工作不甚满意。到环科园来了以后,我发现业界很多专家和企业看不起宜兴环保产业,他们评价宜兴是低质环保设备的集聚地;包括国家部委的很多领导都也避讳谈宜兴,他们觉得环科园做为国家唯一的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与身份不符;从园区内部来说,大部分人对环保产业的思想理念和认识一直是比较模糊的,专业园区不专业,和外面专家院士交流都没有共同的语言,更没有认同感。环科园的规格虽然很高,换了多任领导都呆不住,谁也不愿意来,认为环科园是分倒霉的地方,环科园成为是历届市委书记的“隐痛”。就是在这背景下,我被调到了环科园。

E20环境平台:为什么选中了你?

朱旭峰:可能是因为我做了开发区多年的缘故,相对熟悉园区吧。另外我之前曾在环科园挂职副主任做过一年。

E20环境平台:我们知道,您上任不久就提出了要将宜兴从“环保之乡”变为“环保之都”,并端出了一整套高瞻远瞩的战略举措,让外界刮目相看,这些先进的理念是如何形成的?

朱旭峰:首先,我做产业得益于我的农口专业,农业里的基因理论就是讲遗传育种,从有性繁殖到无性繁殖,从一颗种子发育成一棵大树,最后形成一片优良品种的森林。做农业强调的是生态,工业是产业,产业也有生态。你深入下去会发现产业的生态与农业的生态整个体系是一样的。我在开发区当主任的时候,把光伏产业做了出来,就是从一颗优秀的种子做起,然后做成小苗,然后嫁接到央企。引进了一批央企,形成了很大的产业规模。

第二,我对中国环保产业和宜兴的环保产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2010年之前,中国当时的环保产业是个伪产业,原创的不如模仿和仿制的,有技术的不如没有技术的,产品质量好价格贵的不如低质低价,确实是“劣币驱良币”。2011年中国提出了以节能环保为首的战略新型产业布局,我判断中国政府对环保产业会越来越重视,这个市场肯定会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规范。

第三,宜兴环科园是中国唯一的环保产业高新技术园区,他有“贵族血统”,在这个平台上,没有第二个环保产业园区能跟他比,他可以和国内外所有的大学合作,国外环保机构还是认宜兴的。我2005年在环科园兼任过副主任。我当时管项目,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我去了很多国家比如日本、韩国还有欧洲,看到了国外先进的环保企业和技术,在接触的过程中,我感觉国际上的组织很高看我们,他们认为我们代表中国唯一一个环保科技园区,所以很多交流都是部长级别的。那时我就开始对环保产业开始思考,环保产业是以技术和人才为核心要素的而宜兴的品牌和贵族血统是可以对接国内国外的高端要素,环保产业应该建产业体系,将技术研发、设计、检测、创新等平台要素集中起来推动产业发展。

基于以上的思考,通过和国内一些顶级的专家深入探讨后,提出了宜兴的环保产业要“瞄准世界一流,打响中国唯一”。宜兴环科园将定位于“环保资源整合者、新兴产业集聚者、生态经济创意者、低碳新城引领者”,宜兴的环保产业要坚持“优二进三、高举高打、先行先试、和谐发展”的原则,发展以“环保高端装备及系统集成产业、节能低碳产品的先进制造业、以研发和创意为代表的生产服务业、总部经济产业”,实现宜兴的环保产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设备制造发展,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E20环境平台:您刚才讲,您是用选种育种理论在宜兴经济开发区获得成功的,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朱旭峰:刚开始做经济开发区的时候,也很痛苦,全国的招商引资都是同质化竞争。如何让优秀企业和产业资源在宜兴这个小地方聚集,我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径,就是通过人才高地,构建技术高地,打造产业高地。我当时讲做产业很难也很容易,找到张艺谋就可以打造电影产业,张艺谋来了,很多知名的明星也会来。机缘巧合,结识了光电产业的领军人才张宏勇,他是上海市领导从日本引进回来的,单个人的发明专利就有1011个,是日本富士通的技术总监。回国后在上海合作的不是很好,我和他一见如故,他要做一个光电子产业园,我就帮他在宜兴量身定做了,由于他来了,就有一批中科院的包括日本的大的专家也来了。央企也来了,包括宝钢、国电、东方电器等。

在开发区的探索就是通过人才来发展产业,但环保与光电产业又不一样,虽然我认识很多环保界的院士。光伏这个产业比较硬,有专家来了后面就有资本跟着,但是这边好像是环保产业和资本的投入不太一样。环保产业还是要厚积薄发,要到一定的节点时期,才可能发力,我认为现在节点时期已经到来。

E20环境平台:按照农业理论和经济开发区的经验为环科园制定园区的发展规划后,您当时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朱旭峰:第一件事就是要在园区构建一个环保产业专业促进体系,提高园区的专业化水平,这就要在人上下功夫。环科园由于长期以来在宜兴遭到质疑,是宜兴市委市政府的隐痛。环科园在宜兴的地位不高,很多人才不愿意来,园区内部的行政建设体系很差,园区的专业度基本没有,渐渐的就造成了没有人愿意干事情的局面。

老的体系不支持,我就选择了科技局作为对外的窗口,以科技局为核心,为外部的专家、企业家和科研机构服务,用外部激活内部。当时我请到国内知名的环保企业家许国栋以及他带领的团队,发挥哈工大马放老师带领的专业团队以及南大的研究院等专业团队的作用,科技局来为这些专业人士做一些服务。这样逐渐形成了园区比较专业的产业促进体系,后来环保部、科技部看到发生的变化,开始下达一些任务让我们来完成,慢慢地信任并支持我们来做事情,宜兴环科园的影响力也相对提高了。从产业促进体系专业团队的打造,慢慢取得相关部委的认可,重新挽回名誉,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很痛苦的过程。

E20环境平台:经过4年的发展,我们看到环科园无论从外部形象或是内在底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您付出了那些努力?

朱旭峰:国家给了一个牌子,环科园要做中国环保产业的高新技术园区,外在的形象很重要,但当时的园区没有像样的规划,园区比较乱,形态上就不像国家级的专业园区。园区实际上就是一个平台,相当于飞机降落要有平台来支撑一样。原来很多空间被非环保企业占领了,新的空间又没有打开,只是名义上的专业园区,所以我们要统统换掉,把原来不是环保的地段腾出去,把环保的要素装进来,另外要拓展新的空间。所以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从规划上、从形态上、功能上、支撑体系上下功夫。要系统构建,环保园区要有环保园的特点,特别是要从细节上体现出来,如绿化、导引标识系统等,先形似,再神似。我重新做产业规划、区域规划以及一些功能的配套,环保园区的生态特征逐渐体现出来。

在一些有影响力的平台上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原来我们与南大、哈工大等大学机构有一些产学研的合作,但太松散,他们可来可不来。因为宜兴毕竟是一个县级市,要把其内在的积极性发挥出来,激发他们的团队长期在这边工作,从而带动宜兴企业能够去创新。这就需要创新机制,所以我们与哈工大合作,实施了公司化的运作。当时我们投资1个亿成立了江苏哈宜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工大占51%,我们占49%,就是由大学来主导,让他们占大股。再在下面建立单个的实业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能够吸引他们到这边来,想的是能不能使科学家成为富翁。要解决动力机制,专家要名、要利,从人性出发。事实上,这样做的综合效果很好。

E20环境平台:您提出宜兴环保产业要从从低端到高端,从制造到服务业转型,4年来,这个目标实现了多少?

朱旭峰:宜兴环保产业从低端到高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很多人不太了解。宜兴的一部分先知先觉的企业其中的大部分是通过国际技术的转移和引进,也有一部分是注重在人才和团队的构建上,走出了这条路子。比如一直从事环保的菲力、江华,还有一些以前不从事环保,但现在开始做环保的公司,一直是注重在科技、人才、团队上的投入,比如碧诺环保做工业高浓度污泥的干化、碳化,用的是日本人的团队;双盾科技一EPC的方式做除尘、大气的脱硫脱销,在行业中基本上是数一数二的;远兴环保以EPC是方式做噪声屏障(高铁)项目,在行业中名声显赫。环科园长期以来带领着一部分企业,通过专家引进、技术引进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2012年高塍镇并入环科园后,许多高塍镇的环保企业也在利用环科园的支撑体系来背书,经常跟着园区到国外考察也学习。

宜兴的环保产业最初基本是来样加工,所以低端、技术含量低,容易被模仿,特别是在市政领域,当我们的问题愈来愈复杂,环保标准愈来愈严格的时候,对环保设备的精细化程度要求提高,甲方不仅需要乙方提供设备还需要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宜兴的领先企业在产业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型过程中,更加注重解决问题的技术研究,很多企业的定位已经是某细分领域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即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前段时间北控水务来宜兴,就是想和宜兴的企业合作,不是买设备,而是想参股技术型公司,并与销售型公司合作。因为未来的环境问题很复杂,以前的环境投资运营公司为了获得政府的环境综合打包项目(包括水气渣),都在向平台公司转型,他们需要整编一批在细分领域有特长的技术服务性公司,以便为项目提供更好的运营服务并降低成本。今年以来有很多地方政府,都来和我们进行洽谈,希望我们能够带着企业过去,以PPP的模式进行合作。无论是环境综合服务商还是政府间的区域合作模式,都看重了宜兴这几十年来在产业上的积累和进步,在合作共赢时代,宜兴环保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机会非常多。

E20环境平台:回首过去,您当年的规划和想法哪些已经实现了,哪些还没有实现?有什么遗憾?

朱旭峰:让我欣慰的是现在宜兴的产业体系的支撑能力强大了;业界认可度提升了;国际影响力提高了,特别是得到国家部委的认可和肯定;一批有思想有干劲年轻人已经开始成长了。如果说还有何不足,我想是外部的资源整合还不够,特别是整合外部的资本,还有就是外部的一些优秀的企业和宜兴的产业群体深度融合还不够。这个是我一直要坚持努力的方向。

E20环境平台:短短几年您取得的成绩已经让人很羡慕了,向您表示祝贺。关于与外部优秀企业深度融合的阻碍在哪里呢?

朱旭峰:其实融合的机会很多,但对接实现的效果不好。一方面是因为宜兴大部分企业的管理以作坊式为主,公司运营不规范,没有依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所以我们现在要做基础工作推动他们股改,上新三板。第二方面,宜兴的环保企业大部分是产品驱动或业务驱动,不是资本驱动,资本的杠杆作用不明显,有一些资本进去了以后发现环保的业务的稳定性比较差,现金流不稳定。基金进来发现这么好的技术和企业就是做不大,因为他们的商业模式有问题。所以现在引入外部资本,一定要在模式上有所创新,也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做产业集团。产业集团和北控等龙头能够合作,能够构建一个大资本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些技术公司能够很好的对接。

E20环境平台:这两年你一直在推环境医院,您心目中的环境医院是怎样的?

朱旭峰:我心目中的环境医院是虚实结合的,“虚”是指环境医院需要建立一个新型的医患界面,打造环境治理的名医体系,改变过去医生找病人的乱局,建立病人找知名医院和名医的品牌格局。“实”是指环境医院要建立一个商业模式,要有一个产业实体,它一头连接和整合优秀企业,一头连接国内有实力的环境综合服务商,通过上面讲的与北控的合作模式,获取项目。这个模型的初始阶段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产业集团,他是一个资本平台或者说基金平台,他通过帮助宜兴的中小企业向服务业转型,解决资金问题和市场问题,将他们变成正规军,同时也将它培育成能够支撑宜兴、为宜兴产业加分的骨干企业。环境医院要体现真功夫和诚信,所以虚和实要平衡和同步,虚是要实来支撑的。

E20环境平台:您认为未来推动宜兴环保产业发展的路径或者说抓手是什么呢?

朱旭峰:我认为有三个抓手:技术、品牌和资本。我非常同意傅老师的观点环境效果时代技术为王、品牌为王、资本为王。

E20环境平台:环境医院可以将技术和品牌很好的结合,但宜兴并没有资本的基因,您如何抓得住?

朱旭峰:确实宜兴的短板在资本,但我知道资本看重的是有实力的优秀公司和市场,我们通过环境医院将最优秀公司整合到这个平台上,形成强大的市场能力,资本自然就会过来。我们资本平台的马车已经启动,一个10亿的产业基金即将浮出水面,我们园区出3个亿,其他资本出7个亿。现在江苏省政府正在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3000亿的基金,面向6个产业,环保是其中的重要一块;另外国内很多的基金也在宜兴周边驻扎了,宜兴资本平台的态势初步形成。

E20环境平台:这几年,您觉得宜兴的环保企业发生了那些变化?

朱旭峰:宜兴环保产业的发展是从旧常态到新常态的过程,在整体环境治理要求、行业规则发生变化的今天,企业家的思想和企业生态都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可喜的看到,宜兴的企业还有暂时的迷茫,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转型升级的愿望很强烈,原来宜兴企业之间更多的把企业看作对手,现在已开始团结和合作,在一起共商转型之路。政府也在引领这种趋势:怎样让宜兴的企业抱团,通过资本、通过区域市场、通过行政平台,使他们能够系统的合作,还在探索环境医院平台来承载他们,特别是引领他们把环保当事业来做。宜兴在3-5年之内,会有20家左右有国际化视野、运作规范、有独到技术、与资本市场良好对接的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他们将引领宜兴环保产业发展壮大。

E20环境平台:宜兴的环保产业发展将近40年了,环二代已经成长起来,您怎样评价?

朱旭峰:我在二代身上看到了希望。宜兴人商道文化的根基不深,宜兴大部分还是靠读书,然后做专家和学者。从二代身上看到了做环境产业有点回归到宜兴人固有的本质,即厚道、儒雅和谨慎。我觉得环境产业需要以诚信为基础的品质,有事业高度的。他们有这个味道了,比较喜欢这批人,他们把环保当成事业来做,而不是当生意做,可塑性很强,有做环境的诚信、道德素质和学习的精神。

E20环境平台: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几年工作的最大感悟有什么?

朱旭峰:环保产业很特殊,比较软,像是太极,需要智慧和艺术。第二,环保产业大环境有点乱,所以这些年我对环保产业一直是又爱又恨。第三,既然做了环保产业就要坚持。很多人劝我不要这样卖力,但是我对做官没有兴趣,就是想把宜兴的环保产业弄出个名堂。我认为,宜兴环保企业的总量没有体现出他应有的能力。宜兴的环保产业在这轮产业转型中大机会很多,希望环科园能够带领一部分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为中国的环境治理做一些贡献,宜兴具备这样的能力,相信通过企业、政府的共同持续的努力,会在环境产业的某些领域形成宜兴的影响力。

编辑:成苗苗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