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赵笠钧谈十三五新兴产业规划:跨界链接造就环保新业态

时间:2017-01-11 17:05

来源:博天环境

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光环,节能环保产业在“十二五”经历了高速发展,行业产值规模不断扩大,更吸引了很多外部企业涌入。“十三五”时期的环保产业会呈现怎样的态势?

近期,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赵笠钧接受《中国环境报》采访,解读《“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分析“十三五”环保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环保产业将有哪些不同?

“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节能环保产业单独列出,并位于第一位;在“十三五”规划中整合在一起成为绿色低碳产业,到2020年产值规模达到10万亿元以上。

对此,赵笠钧认为,从“十三五”对“绿色低碳产业”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国家在绿色发展道路上树立了产业发展明晰的目标,坚定的决心和更大的布局。顺应全球能源变革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要求,绿色低碳产业将拥有更广泛的内涵,让绿色低碳从供给侧的管控,延伸到更广泛的消费端,推动全社会步入更为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

实现两万亿元目标挑战有多大?

《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环保产业,到2020年,产值规模力争超过两万亿元。其实,“先进环保产业”的提法不是第一次出现,《“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也使用了同样的概念,但是此次的内容更加细化。

赵笠钧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环保产业保持着20%左右的增长率,让社会各界对产业未来都拥有非常大的信心,让环保成为了中国经济中的“先进”。“先进环保”的概念,主要意味着技术先进与服务先进。这要求整个产业既要注重技术研发的创新驱动,也要在具体的服务中想得更远,带来更综合、更有价值的环境供应,这也是一个有希望的产业应该具备的表现。

现阶段,中国的环境服务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并正在不断释放更多的环保需求。在2016年,国家多个部委也相继出台了大量政策,积极扶持环保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因此,环保产业的产值增长,我相信并不缺乏动力与机遇,未来20年,中国一定会诞生世界上最伟大的环保企业。

但作为一个年轻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许多挑战。在环保成为热门的时候,更需要构建一个更健康的行业生态,一个更公平的市场环境,让所有环境企业,无论规模大小,无论背景如何,凭着更优质的服务,更高的管理效率,更先进的技术水平,都能够获得充分的成长。

政策支持从何处着力?

根据《规划》,要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和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园区污染集中处理等重点领域深入探索第三方治理模式。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在接受采访时说:“此前有观点认为,这一模式推广有困难。实际上,困难的根本在于企业能否改变观念,注重治理的专业化。”

他表示,目前,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企业舍不得投资,不少企业守法意识不强。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加强执法监管和违法处罚,二是实行治理模式的改变,推行专业规范的第三方治理。“一旦打开工业污染治理市场大门,第三方治理能够得到推广,行业产值将增长得更快。”

对此,赵笠钧表示,环保作为具有公益性的产业,政府需要以更精准的政策扶持产业发展。

赵笠钧指出,当前,随着环保项目单体规模越来越大,最值得重视的就是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加强对项目绿色属性的认证规范,完善对企业的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绿色门槛”,保证资金高效利用。

另一方面,要推出更多绿色金融优惠政策的执行细则,加大政府贴息力度,切实解决环保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绿色金融在环保领域发挥更积极的引导作用。

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王亦宁认为,可将环保治理产品纳入政府采购,在财政、税收等方面支持先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据他透露,“十二五”期间,财政部曾想通过补贴先进环保装备以提高先进环保装备的市场占有率,但随后经过多部委会签后没有了下文。

今年国务院发文再提“扩大政府采购范围”,王亦宁认为,这将是对国内顶尖环保技术装备企业的利好。“因为目前政府部门是采购进口环保设备的大头,未来将会像公车采购一样一律用国产设备。”而《规划》中提到的,定期更新《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将可能作为今后政府采购的指导目录。

“在‘十三五’的发展中,环保产业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环保行业也需要更多的跨界链接,以全新的产业形态拥抱未来。未来,环保产业将承载越来越多的期望,也需要越来越大的合力来推动。每个人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就是推动供给侧改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环境改善的最大动力。”赵笠钧说。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编辑:李姝乐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