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山东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文)

时间:2017-03-27 15:38

来源:山东省政府

(七)数字创意产业。以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为核心,引导支持数字创意产业领域的产品、服务、技术、模式、业态创新,实现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文化引领、技术先进、要素齐备、链条完整、结构合理、效益良好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十三五”期间,数字创意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占GDP比重逐年提高。

1.设计服务。

大力发展高端化工业设计。面向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推动计算机集成设计制造、协同制造等先进技术应用,提高生产流程智能化设计水平。采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3D打印等数字技术,加强整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外观、结构、功能等设计,提升产品质量、性能和附加值。整合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资源,谋划布局一批行业设计服务平台,支持领军企业建设设计中心,为行业企业提供仪器设备、技术支持、数据分析、建模建库等全流程服务。

大力发展差异化消费品设计。围绕白色家电、小家电、电子产品、家具家装、服装服饰、动漫影游及衍生产品等领域,开展产品定位、外观形象、结构功能等方面设计,将更多创新设计融入产品本身,改善用户体验效果。提高家具家装、服装服饰类产品的设计研发水平,增强产品的艺术性、实用性、特色化。加大动漫影游及衍生产品的设计投入,提高产品的时效性、趣味性。

大力发展特色化建筑设计。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发展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规划设计、园艺设计和旅游设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功能分区,注重文化表达,突出城市文化特色。促进设计在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创建过程中的融合应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家居用品、装饰材料、建筑材料等与室内装修相关的设计研发,提高设计产品的舒适性、实用性、安全性,推动室内设计产业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精准化广告设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升企业营销企划、广告创意、媒介投放等环节的精准度。积极发展二维码广告、手机广告、智能终端广告,创新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整合媒体资源,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进程,促进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推动数字化音视频、动漫、网络等新技术在广告领域的应用,促进广告设计行业优化升级,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全面提升我省广告业的品牌影响力。

2.文化创意。

实施“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以文化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为突破口,改造提升传统业态,催生培育新型业态,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依托齐鲁文化、儒家文化、泰山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滨海文化、红色文化、水浒文化等山东特色文化,重点挖掘鲁中山区、胶东半岛、京杭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实施文化产业发展“金种子”计划,加快文化创意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小微文化企业快速成长。强化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鼓励传统舞台剧目、音乐、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文化、地方产品的数字化转化,支持开发适宜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数字文化产品。加快传统出版企业转型升级,打造集内容制作、出版、印刷、发行于一体的数字出版全产业链,大力开发数字图书、数字报刊、数字音乐等数字内容产业。

3.动漫影游。

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与研发能力,增强新技术、新业态在动漫影游中的应用。推动特色文化资源与动漫影游产业的结合,大力开发原创漫画、影视漫画、网络动漫等产品。积极开发以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新媒体为载体的动漫产品。积极发展影视创作、拍摄、后期制作、发行放映、下游产品开发等产业,形成集制作、播放、版权转让、衍生品开发于一体的产业链。创新观影模式,加大传统影院改造力度,扩大数字影院规模和银幕数量,培育壮大电影消费市场。

四、创新动力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组织实施重大创新工程,着力培育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体制机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推进前瞻性、战略性关键技术攻关,持续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新动力。

大力培育企业主体。实施创新百强企业培育工程,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造就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对重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投入的支撑作用。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的路子,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深耕细作,研发掌握关键环节的高端技术,占领细分市场较大份额,成为行业“隐形冠军”、“小巨人”。到2020年,年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大型骨干领军企业超过100家,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先进技术的“高、精、尖”中小企业。

着力建设重大研发平台。面向制约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加快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技术创新平台。推动青岛海洋与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完善运行机制,强化与物探及勘探国家工程实验室协同联动,吸引凝聚一批国际知名的人才团队,着力开展海洋气候、海工装备等重大技术研究。不断完善提升深海基地、超算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基地支撑作用。新增约1000家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争创50家以上国家级创新平台。到2020年,国家级创新平台总数超过260家、省级创新平台超过3000家。

强化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围绕重点区域和产业发展需求,支持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区域性创新中心。着力建设一批以优势骨干企业、产业集聚园区或创新型城市为载体的产业创新中心,整合建立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完善产业创新平台体系,打造面向整个行业、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平台,辐射带动本区域、全行业创新发展。到2020年,争创一批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培育20个省级重点产业创新中心。

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省部会商重要事项落地,组织实施跨领域、跨区域重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协同创新工程。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骨干作用,支持企业牵头提出研发方向、凝聚创新资源、自主实施投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协同创新机制。支持浪潮、万华、潍柴、威高等大企业牵头组建一批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省级重大产业创新示范联盟。支持企业探索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新商业模式推广和小微企业的孵化,形成骨干领军企业引领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机制。到2020年,建成一批由企业、院校或科研机构主导的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组建一批省级重大产业创新示范联盟。

1...456789

编辑: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