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21 11:02
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
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且施工期在10个月以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今年国电金堂电厂完成61号、62号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改造,8家水泥、玻璃、石化、钢铁行业重点企业完成废气超低排放改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降低约50%。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引导新建燃气锅炉加装低氮燃烧装置。
工程全部安装扬尘在线视频监测系统,安装喷淋设施。新出让土地采用混凝土结构的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20%;新出让土地政府投资项目、总建筑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含)的公共建筑项目和总建筑面积大于20万平方米(含)的居住建筑项目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30%。大力推进绿色混凝土搅拌站,全面清理取缔非法新建站点。
2017年完成400公里公路硬化改造。对渣土运输车辆存在不全密闭、超载装运、带泥上路、渣土遗撒的,倒查追究建设单位、运输单位责任。2017年全面淘汰黄标车,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货物运输车辆不予办理入城证和渣土运输证。
率先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尽快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加快77家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分类治理,完成200家加油站和储油库油气回收装置的检查抽测,以及13家储油库油气在线监测设施的安装。在继续提高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基础上,划定禁止露天烧烤区域,引导露天烧烤入室经营。
围绕协作治理,成都将从“推动成都平原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开展大气污染‘冬病夏治’,协调重点排放企业错峰生产”2个方面进行治理。
首先,成都将进一步完善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在臭氧污染联合防控、重污染天气联合应急、重大活动空气质量联合保障等方面深化合作,进一步完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平台,提高预测预报水平。
其次,成都将引导重点排污企业错峰生产或施工,减少冬季颗粒物污染排放,特别是引导燃煤电厂在满足城市用电、园区供热、应急调峰需要和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落实压减发电量和冬季错峰生产方案。
三、强化督察问责,对PM10、PM2.5浓度不降反升的地方政府实行约谈。 “成都治霾十条”印发实施后,我们将全力保障全部细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
我们将强化督察问责,常态化开展环保督察,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对重大生态环境事故实行终身追责。
在强化组织领导方面,我们将坚持大气治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由市大气办负责统筹安排和组织协调,建立空气质量月排名和通报制度,对PM10、PM2.5浓度不降反升的地方政府实行约谈。
在强化基础保障方面,我们将建立更加完善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推进科技治霾,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
在强化执法督查方面,我们将大力开展移动执法,健全环保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协作机制,坚持环境违法“零容忍”,加强行刑衔接,常抓不懈,严厉打击大气污染物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
在加强宣传引导方面,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公众参与霾污染治理,进一步建立健全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着力构建环境信息联合发布平台,不断强化社会监督,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打好持久战、歼灭战。
各位记者朋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成都治霾十条”的实施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必将促进成都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让市民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张军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张樵主任作介绍。
张樵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按照全市“铁腕治霾”工作部署,我们重拳治理工地扬尘污染,标本兼治推进文明施工,努力建设碧水蓝天的宜居城市。按会议安排,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治理建设工程扬尘污染工作的有关情况。
一、实施全域建设工地标准化建设。为高标准、规范化推进建设工地管理,我们制定了文明施工标准化相关技术标准,就建设工地围墙(围挡)、出入口冲洗设施、施工喷淋降尘、裸土覆盖、湿法作业和建筑垃圾清运等若干方面提出了严格的具体要求,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要求全市在建的2001个建设工地今年5月底前全部达标。
截至目前,经检查评定达标工地1969个;严肃处理了32个未达标工地,对责任单位进行约谈告诫,责令全面停工整改,整改达标后方能复工。下一步还将继续加强动态监管,防止达标工地反弹。
二、实施工地扬尘污染在线监控。我们将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全市统一的工地扬尘在线监控平台,计划在6月底全市建筑工地全面安装扬尘在线视频监测设备,目前已安装1137套。
通过24小时实时在线监控,对施工现场PM10监测数据高于限值、文明施工措施不到位的工程项目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责令停工整改,实现工地扬尘治理实时、精准、高效监控。
三、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是治理工地扬尘的治本之策。
我们加强政策引导,对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市政设施等分类提出预制装配率和绿色建筑要求,并将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条件;同时积极探索全面推广成品住宅建设,减少建筑垃圾、粉尘和噪音污染,多措并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促进我市建设工程绿色发展、转型升级。
四、全面禁止现场搅拌。我市全面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和使用袋装水泥,要求全面采用预拌混凝土和砂浆,大幅降低施工现场扬尘排放;同时进一步加强生产环节源头管控,要求预拌混凝土、砂浆企业一律实行全封闭、无污染、零排放的绿色清洁生产,对环保不达标、无生产执照的搅拌站、临时搅拌站依法取缔,目前已依法取缔4家,停业整顿18家。
五、积极推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我们将大力推行建筑垃圾资源化现场处置利用,在政府投资市政工程和公建配套工程中优先使用循环材料,实现建设工地大幅减排。目前,在三环路扩能提升工程、日月大道改造工程中,将建筑垃圾再利用运用到砂浆、混凝土的拌合以及道路基层铺设施工,两个工程废旧混凝土材料的利用率到达100%,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行建筑垃圾处置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
编辑:张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