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09 11:26
来源:亚洲清洁空气中心
作者:亚洲清洁空气中心
上海发布《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目标到2035年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5微克每立方米左右。这一目标严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年均35微克每立方米,与世卫组织推荐的第二阶段过渡时期目标持平,与以“好空气”著称的海口市接近(2016年海口市年均PM2.5浓度为21微克每立方米)。
此前,上海在2013年至2016年的四年间,实现了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27.4%,达到45微克每立方米。要在未来十七年间,再下降44.5%,并不容易。
根据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对全国各城市空气质量管理能力和措施的跟踪,上海市的大气污染治理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这与上海市拥有完善的大气污染源清单不无关系。
要治气,先定源。编制大气污染源排放清源,并定期更新,是城市、区域和国家精细化治理大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基础。
上海自2003年起就开始了大气污染物源清单编制的工作,摸索出了本地化的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参考。
经验一 编制宜趁早,更新不可少
早在2003年,上海市就开始了编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工作。但更重要的是,上海陆续进行了四次较为系统的更新工作。
为促进和规范源清单编制工作,2014年上海市环保局着手编制了《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统计和更新技术指南》。2015年,作为第一批国家源排放清单试点城市,上海市开展了非道路移动机械和道路扬尘的调查研究,推动了原有清单的全面更新。目前,在已有的清单成果上,上海市更注重清单的业务化和精细化,朝着多物种清单、排放因子本地化、清单不确定性分析方向继续推动。
经验二 数据获取难,多部门来协作
由于排放清单的编制涉及固定汚染源、工艺过程源、道路移动源、非道路移动源、扬尘源、餐饮源等多种污染排放,其活动水平数据由多个部门掌握,单靠环保部门的单打独斗难以满足清单的编制和业务化更新需求,因此跨部门协调机制是突破数据壁垒的组织保障。
为完成2014年的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编制团队在市环保局的协调下,与市交通委、市建委、市农委、上海海事局等多个相关的委办局对接,建立了基础数据收集和定期业务化更新的渠道,为动态化的清单编制提供了基础。
经验三 本地化因子,提升准确度
为了保证清单的准确性,应尽量使用本地的排放因子,从而使分析结果尽可能地接近真实排放水平。因此,需要建立本地化的排放因子数据库,以提升清单准确度、支撑定量不确定性分析的关键。
在十多年的清单编制中,上海市持续地推进排放因子的本地化工作,以实测为基础,结合重点污染源核查等专项工作,建立了与行业或通用设备相关联的本地化排放系数。针对暂时未能开展本地化测试的污染源,借鉴了环保部发布的5项编制技术指南中的部分排放系数、欧美等发达国家清单统计的规范和方法(如IVE模型、Non-road模型、NARSES模型)等。
经验四 清单平台强化实用性
在上述工作之后,清单编制工作距离为决策者提供及时的决策参考仍有一段距离。为此,上海建立了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管理系统(如下图),为实现排放清单的动态更新提供了规范的数据接口。同时,通过平台可以多角度展示清单,对清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加强了可视化效果分析,为管理部门分析环境空气的污染来源和制定减排措施提供了便利。
经验五 专业化团队,成功的一半
清单的编制过程包含污染源分类分级、大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整合、计算方法的采用、清单审核校验等一系列步骤,离不开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的判断和长期的经验积累。
上海市的清单编制已经建立了一支专业的编制团队,主要由市环境监测中心和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分工合作。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机动车、污染源、统计室、信息室、生物室等科室共同参与,主要负责固定污染源、工艺过程源、道路移动源、部分非道路移动源、开放扬尘源、溶剂使用源、废弃物处理源和油气储运源等的清单编制;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所、生态所、工程中心等部门共同参与,主要负责非道路移动源、生物质燃烧源、餐饮油烟、医院、干洗溶剂及农业排放源等的清单编制。
编辑:张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