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实录丨环境保护部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8-02-28 09:50

来源:环保部

具体到产业结构方面,重点是继续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淘汰落后产能并化解过剩产能,还有城区内重污染企业的搬迁等。大家如果看各个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就能看出来,有的省化解过剩产能的数量已经明确列出来了。我们会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排查散乱污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同时加强环保执法监管,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目前“2+26”城市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已经颁布实施。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重点是治理散煤,重点地区推行清洁取暖,这个作为突破口,持续推进重点地区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在交通结构方面,重点是进行大宗物流由公路运输向铁路运输调整,并通过车油路联动措施提高机动车排放控制水平。

这涉及的都是深层次问题,目前都有所突破,但还没有取得显著进展,后面三年要有新的时间表。

除了三大结构问题,还要更加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重污染天气应对在京津冀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大幅减少了持续时间较长的重污染过程,联防联控取得实效。其他很多地区还没有实现这种联防联控。要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度,完善重污染应急启动标准。

最后就是面源,大家看到在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较往年好,没有像以前出现扬尘污染很重的情况,这些地区真正把责任压实到了村、乡、镇,治理还是比较到位的。下一步要切实提高城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压实责任,切实解决扬尘和秸秆焚烧等面源污染。

华夏时报:《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其中京津冀及周边等重点地区改善幅度大、效果明显,但我也听到一些声音,认为是因为气候条件比较好,风比较大。您认为成效的取得有几分靠天、几分靠人?

1519783205975188.png

贺克斌:谢谢你的提问。针对空气质量改善,网上经常有一个说法叫人努力、天帮忙,用它来简单概括改善的原因。这个说法我们在研究大气污染原因的时候,也经常提到,内因是排放,外因是气象。2016年初,按照国务院要求,中国工程院组织了50多位院士专家,针对《大气十条》实施头三年的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当时对《大气十条》实施的结果做了一个预判,到2017年底全国和重点地区完成《大气十条》的空气质量改善的颗粒物浓度降低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存在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北京市要完成60左右,就是PM2.5年均浓度降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难度很大,必须要下决心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区域联防联控;第二个问题,就是冬季的重污染天气非常突出,必须下大力气来降低采暖期的重污染峰值。提出这两个问题以后,也提出了包括散煤治理在内的十条政策和措施方面的建议。

针对评估结果和建议,环保部当时会同相关部委和省市,加紧研究相关措施。大家可能还记得,2016年年底和2017年年初,我们经历了一个跨年的长时间重污染过程之后,迅速推出了两个工作方案,第一个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第二个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在这两个方案的起草过程中,组织了专家对方案实施效果预评估,我本人也参加了评估工作。

当时预评估的结果表明,如果我们假定2017年的气象条件与2016年的情况基本相当,那么全面落实两个方案之后,北京市的PM2.5的浓度可以由2016年的73微克/立方米降到62-65,平均到63微克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气象条件一样的话,2017年通过这两个方案的实施可以基本实现《大气十条》的目标,包括工程院中期评估提出的难点,就是北京60微克左右。

大家知道,后来实际上北京市2017年PM2.5的年均浓度降到58微克/立方米,从73微克/立方米降到63微克/立方米是减排措施的结果,而从63微克/立方米进一步下降到58微克/立方米,超过了当初预判结果,主要原因是2017年的气象条件跟2016年相比更加有利做出的贡献。

也就是说,就北京市而言,2017年的PM2.5下降,整个下降了15微克/立方米,这15微克里面,人努力大约占了70%,而天帮忙的贡献大约占了30%。

最近有关气象、环境、能源多个领域的专家、院士们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比如说京津冀、长三角,也开展了空气质量改善的气象因素定量分析。

初步的结果是这样的,第一个就是近五年,2013-2017年,如果按照最近几十年的长周期来分析的话,在京津冀、长三角区域气象条件是比较差的时期。但是这五年本身的年际波动也有明显的变化,简单说跟2013年相比,2014年、2015年的气象条件是较差的,而2017年略有转好。通过模型做这样的分析,相对于2013年,2017年因为气象条件略有转好,可以使PM2.5在京津冀下降5%,在长三角下降7%。刚才听到刘司长已经介绍了,实际上从监测数据表明,这五年京津冀下降了39.6%,而长三角下降了34.3%。按照这两组数据来看的话,这两个重点区域在最近五年降幅当中,人努力占了80%以上,而天帮忙在20%以下。

中国青年报:我们对去年那场跨年霾印象深刻,当时大家都觉得大气治理目标很难完成,但最后却完成了,这一年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确保完成?同时,这也引发了另一个讨论,我们前几年的源解析是不是不到位?

刘炳江:其实提了两个问题。我知道大家都很好奇,北京2017年跨年霾出现以后,作为大气司司长感觉压力很大,因为这七天北京的PM2.5累计相当于1800多微克,如果平均分摊到365天,每天就增加了4微克多。也就是说,北京要从73微克降到60微克左右,其实从年初开始要从78微克降到60微克左右。前4年从89.5微克降到73微克只降了16.5微克,这一年就要下降18微克,到60微克,任务十分艰巨。

1234567...9

编辑: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