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多图赏析 | 生态修复之感悟—— 论澽水河绿廊景观设计

时间:2018-08-17 09:29

来源:人文园林

韩城市位于陕西东部黄河西岸,被称为母亲河澽水河流经境内孕育了这方土地和人民。母亲河澽水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史圣太史公司马迁的故乡。遵循“城市双修”的理念,以修复澽水河生态为根本,融入韩城历史文化,对澽水河两岸进行景观设计。

1  澽水河概述

韩城古称“龙门”、“夏阳”、“少梁”,有史料记载,古有“马公千丈渠 ”之美誉,也有“澽谷水,出夏阳县西北梁山,东南流注河。”(《水经注》郦道元)之记载。

澽水河是韩城市境内直接入黄河的最大支流,是韩城“母亲河”,同时也是连接韩城古城与司马迁文化景区的纽带。目前,韩城市计划对澽水河11.9公里河段进行综合治理,将防洪工程建设与水系生态景观相结合,建成长2公里的瀑布景区和9.9公里的游船通航区。

设计范围始于北端韩城老城区毓秀桥,至南端入黄口,河道两侧各70米,长度约11.8千米,川道南、北两侧为黄土台塬区,下游为芝水、澽河和黄河三河交汇湿地。本次设计面积约为 308.3 公顷。设计以韩城古城为核心载体, 以司马迁祠和党家村为亮点景区,结合澽水河沿线湿地、村落、农业园区、郊野公园等资源的保护开发,以及象山景区、黄河湿地公园、塬上各寨塔公园、铁路带状公园等其他景区的建设,形成“一核双点一线多片”的旅游发展格局(图1)。

1534469874845590.jpg

图1 澽水河生态绿廊设计总平面

2  澽水河原场地主要存在问题

2.1澽河河道面貌差,河道景观功能缺失

澽水河城区段现状建设河道滩面荒草丛生,生活及建筑垃圾随处可见,加之围垦耕作等,河道面貌较差,景观功能严重缺失。城区段现有的两处水面工程,上游工程现状完好,下游工程存在严重的侧向渗漏问题,不能蓄水。澽水河北接韩城古城,南连司马迁墓祠,两处景点都是国家著名的旅游景区,澽水河如一条纽带,串连起两处景观。在韩城市加快城市发展的今天,对河流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2旅游观光交通建设滞后

目前,由韩城古城至司马迁祠景区主要交通道路为108国道,交通拥挤。澽水河综合治理后,堤顶作为观光旅游通道条件优越,可结合河道开挖土,对右堤进行拓宽、景观改造,与现有司马迁祠专用旅游公路相连,实现从古城到司马迁祠的旅游观光通道建设。

2.3澽河缺少系统的综合治理

由于缺少受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目前澽水河治理仍以以往单一的防洪工程建设为主,高耸的堤防、生硬的护坡都难以与河道自然环境相协调。为了发掘澽水河的旅游魅力,迫切的要求从人水和谐的理念出发,对澽水河两岸进行系统的综合治理,真正将澽水河打造成生态、环保、文化的魅力之河。

3  解决策略

3.1当地的基本要求

澽水河北涧村至龙泉寺段堤防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加固,龙泉寺至澽水河入黄口堤防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加固,其他河段按照10年一遇加固;芝水河吕庄村至河口段堤防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加固,其他河段河堤按10年一遇加固;凿开河、盘河、白矾河及其他河流堤防防洪标准按5~10年一遇加固。

3.2打造人文景观

以澽水河为景观主轴,点、线、面相结合,根据澽水的文化历史,结合周边环境,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组图2)。一个融土塬自然景观、古村落与历史古迹交相呼应的景观走廊,溶山水之灵气于一方,汇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绿色河滨生态公园[1]。

1534470139242193.jpg

1534470183653343.jpg

组图2 打造人文景观

3.3 添加观光设施

配备完善的配套服务系统,有20~10米宽的一级观光车道,且满足自行车通行需求;3米宽二级观光游线,满足主要人流行径的绿色健身环道;2.5~1.2米宽的林间、滩涂湿地游线;以及特色游线——水上交通(画舫、摇橹船等)。

3.4 针对性的河道治理

从三维空间考虑,统筹分析整个河道的上下游、两岸,由河底至堤岸进行多层次立体修复,将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的与河流各要素恢复相结合,统筹考虑沿岸的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的整体要求。以恢复自然生态为前提,打造适应河水运动过程的生态景观格局。运用自然湿地机理,和先进的景观生态修复技术手段,恢复原有的自然地貌,形成具有虫鸣鸟叫,适宜鸟类栖居的湿地景观,修复生物多样性植物群落系统。

4  以生态修复主的设计原则

4.1保护为主

在不破坏原坡面的情况下进行生态修复。

4.2抗性强植物优先

对河堤及滩面进行修复时,应选择快速覆盖,根系发达、抗冲刷能力强,适应本地区的乔、灌、草植被系统。

4.3重点考虑消落带

岸坡消落带的生态修复应考虑到防水浪冲刷及鱼巢设置的功能,同时对消落带植物的选择要重点考虑。

编辑:汪茵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