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E20上善若水文化沙龙:行事之道,在乎“利”与“用”

时间:2019-03-04 09:37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程云

image.png

比如说,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除了看他是否有钱、有房、有车等,还有看不见无——品德、追求、对社会的贡献等,这里“无”很重要。贾海忠表示,对个人或者企业来说,要想从无中生有到无中生利,就要提高精神层面的追求。

如何感知“利”与“用”的奥秘

听完贾海忠教授的发言,现场嘉宾颇受启发。

E20环境平台创始合伙人、执行董事张丽珍表示,现在科技越发达,身边追求“利”和“有”的人越来越多,一味地追名逐利而逐渐忽视精神层面的“无”,离道也越来越远。

先人对道不是简单的感知,也不是靠学习,而是领悟出来的。2000多年前,人是离自然最近的。张丽珍指出,人只有到了恬淡、虚无境界中,跟自然充分衔接,超脱于人,才能越来越体会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理。

北京绿创环保集团董事长、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会长姜鹏明认为,《道德经》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讨论的目的,是用老子真理的思想去指导我们现在的行为和行动。大多数人都是以自己的经验去进行解释,不一定是老子想表达的。而人或许只有真正入定后,其感知的途径不同于现在,才能与万事万物融为一体,才能感知“道”。

然而,由于人们接受教育水平不同、道德素质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对《道德经》的认知差别很大。

钱学森生前秘书李明谈到,正如贾海忠教授所说,有和无都是一种存在,有是可以感知的存在,无是不可感知的存在,那么谁来感知呢?当然是人,人的层次不一样,定义出来的“有”与“无”自然不同。

image.png

沙龙现场讨论(从左上到右下,依次为程静、姜鹏明、傅涛、李明、张丽珍)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馆共同体副主席、加拿大多伦多苏氏医馆馆长苏兴华引入《说文解字》对“利”和“用”进行了解释,“利”包含了“和而后利”和“益”两个意思,“用”则是可以推行的意思。所以,利是用的一种,利是要和,而和的前提就是要能推行,所以有用的前提才能出现利。

image.png

沙龙现场讨论(从左上到右下,依次为刘岩松、王小建、蔡放、赵迈、苏兴华、陈湧)

苏兴华还以商业为例,谈到当一个领域是空的时候,率先往前冲的人就是在用。因为无,所以施行变得容易,但是会不会有利就不一定了,因为在投资中,当没有人与你配合的时候,尤其市场没有需求的时候,肯定是赔钱的。什么时候有利呢?当需求方和供给方和了的时候就能有利了。

国家质检总局技术性贸易措施企业服务协作组办公室技术负责人,北京聚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建和北京京作榫卯艺术馆馆长刘岩松 ,分别从我们的身体和养生的角度阐述。假若“有”就是身体,身体里如果不空,怎么诞生新的东西,所以我们提倡吃饱了要消化,饭后走走。或者身体就是利,身体里堆积的垃圾多了就有会病,适当做减肥,排毒养颜。上海复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湧也从土壤生态学的角度,说明了万事万物对平衡态的追求。

《道德经》中类似“有”和“无”、“利”与“用”的文化博大精深,对生活实践的指导作用很大,然而晦涩难懂,研究明白的人太少,年经人更是知之甚少,原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建议,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翻译成老百姓能听的懂的话语,将《道德经》或者其他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追名逐利,“利”以致“用”

回归现实生活,傅涛认为,大家都在疯狂追求“有”,在“利”上下功夫,往往做出自私利已的事情。现在,人们的成就不是在比“道”的高低,而是比“利”的高低。而老子说的“利”其实是为了用,不用的利是有害的,利只有真正地消耗出去,才能变成有用的东西。

北京天鸿圆方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蔡放也深有感触,他提到,在最近大火的《流浪地球》中,人类从一开始只关心钱的问题,到了很多年之后开始关心太阳、地球和环境,这与现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长一段时间,大家所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是看利润多少,能不能挣钱?这一切都是背后的资本在驱使,虽然带来了一些短期收益,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利润不能作为企业成功的唯一标准,还应该考虑到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对这一观点,程静也表示了赞同,他指出,好比贾海忠教授画的“利”与“用”奥秘图,其实利与用、有与无都是在追求一种平衡态,因为世界发展不平衡了才出现了那么多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拥有的“有”太多了,追名逐利、趋利避害,而思考“无”太少了,忽视了对”无“的追求。

其实,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就是“利”与“用”、“有”与“无”对立统一的关系,环保企业代表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赵迈认为,以往大家盲目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保护。而经济发展是牺牲生态环境这个”无“为代价的,并且代价很大。追求生态文明才是比追求经济发展更高级的文明阶段。

所以赵迈很推崇傅涛博士首创的《两山经济》,他认为《两山经济》不仅提升全社会对生态环境认知,还从经济学角度助力两山论落地,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用“和”利“的统一。

傅涛总结到,现在社会专门静下心来,坐下研究的“无”很少,都在拼命地抢“利”,都被资本的大浪推着走。个人、企业、国家都在逐利,如果”利“不用掉,只转化“有”,不转化“无”就会出问题。上善若水文化沙龙要保持初心,从老子的智慧中汲取文化的力量,日后我们将《道德经》中大家尚未接触宝贵的“无”整理成册,成为“有”,以更好地启迪人的心灵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