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国际经验丨荷兰鹿特丹港VOCs治理的精细化管理

时间:2019-03-25 09:47

来源:亚洲清洁空气中心

荷兰鹿特丹港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它对港口内及周边各类工厂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进行了精细化的管理,成功地控制住了这一臭氧“元凶”。目前世界十大港口有七个都在中国,如何做好这些港口的VOCs监测与管理,或许鹿特丹港的VOCs管理经验能够给出一些启示。

荷兰鹿特丹港

荷兰鹿特丹港位于荷兰的西部,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港口。在整个鹿特丹港及周围有5个炼油厂,约30个化工厂和约30个大型油码头。港区活动和这些工业源排放了大量VOCs,这些污染物对鹿特丹市130万人口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威胁。

1553478643665161.jpg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鹿特丹城市群环保局开展了大量工作。这一机构是覆盖荷兰南部省份和15个城市的大型综合政府环保机构。环保局主要职能包括给企业发放环境许可证、核查企业违规行为、监测环境质量、还有运行24小时的全天候应急中心。

此外,环保局与政策部门、消防、劳动监察和公共健康服务部门一起,密切监测这一区域的环境质量。

微信图片_20190325095030.jpg


企业如何保证排放达标

根据鹿特丹城市群环保局研究发现,鹿特丹港的VOCs排放主要分为点源排放和无组织排放。

根据当地法律要求,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排放,企业必须在最早设计阶段就要开始考虑它们会产生的影响。企业如果想要拿到环境许可证,就必须向鹿特丹城市群环保局展示出其采用了欧盟最佳技术参考文件里给出的欧盟最佳可行技术(BAT)。

如果这一技术参考文件不适用,鹿特丹城市群环保局也会根据该领域的通用技术,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决定最佳可行技术。

在欧盟最佳技术参考文件里一共列出了52种不同的技术。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时候,首先要关注使用这一技术能够减少的VOCs含量,如果每减少一公斤VOCs的减排花费低于15欧元,企业就必须使用这一减排技术。

微信图片_20190325095052.jpg


欧盟最佳技术参考文件(油气精炼)

对于点源排放,企业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排放限值。一般情况下,企业须优先满足欧盟最佳技术参考文件的排放限值要求。如该文件不适用,则要依照工业排放指导文件(IED)的要求将污染物降低到相应限值才能排放。

对点源排放的监测也是根据欧盟最佳技术参考文件。同时,每个欧盟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监测方法,在荷兰会根据超出排放限值的可能性风险因子情况确定监测方案。对大型的排放源进行连续监测,对较小的排放源,进行定期监测和抽查。

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质量,企业则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技术方法开展监测,而政府则会进行监测、检查和抽查。如果出现意外的排放,企业必须能够在15分钟内通知环保应急中心,以便于了解事故信息,第一时间采取干预。

微信图片_20190325095141.jpg


无组织排放在欧洲基本上没有排放限值。但会通过约束产能来控制无组织排放。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或者如果附近居民对气味进行投诉,这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

无组织排放的监测也是要基于欧盟最佳技术参考文件,比如使用LDAR泄露监测和修复方法。如果某个炼油厂有超过10万个设备组件,则需要进行常规检查,有的是每年一次,有的频率更高。  

荷兰政府如何监测港口排放

根据哥德堡协议,荷兰每年VOCs排放上限为17万吨,同时不同种类的VOCs也会有专门的环境空气质量限值。鹿特丹港最主要的VOCs是苯。

荷兰政府会根据企业提供的排放数据计算全国的排放量。对于大气中的VOCs,荷兰使用本地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进行监测,目前有15个监测站对甲苯、苯和非VOCs化合物进行监测。

同时,应急中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监控网络发现排放超标,监控系统会自动通知应急中心,应急中心将会搜索查找排放源。居民也可以向应急中心投诉。目前应急中心还使用了电子鼻系统来寻找污染源头。

微信图片_20190325095217.jpg

应急中心

鹿特丹港VOCs监测技术

鹿特丹港应用的VOCs监测技术主要有SOF(红外掩日通量),DIAL(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和IR(红外)摄像头。这几种技术有以下特点:

SOF应用于整个鹿特丹港,但在使用SOF时需要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通过车载设备在整个鹿特丹港匀速监测,整个过程需要三周时间。法国的一些港口也在使用SOF技术。

DIAL可以用来测试苯的含量,非常灵敏,一般需要一天的时间进行测试。荷兰的污水处理厂经常使用DIAL技术测量苯含量。

红外摄像头,鹿特丹城市群环保局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使用红外摄像头,可以将VOCs排放可视化,拍摄并记录污染物的排放量。一般需要在干燥的天气并且没有强风的情况下进行,用一天时间就可以得出量化结果。

SOF技术

1553478881968150.jpg


通过肉眼和红外摄影头看到的排放情况对比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