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5 14:09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苏政办发〔2019〕27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三年建设规划(2018-2020)》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3月7日
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
三年建设规划(2018-2020年)
一、建设背景
环境监测监控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耳目,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多年来,我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不断提升,为全省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了全面部署。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新要求和中央的新部署,以务实的举措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推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进程中,迫切需要全面提升环境监测监控水平,提高监测监控的广度和深度,说清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说清其变化趋势,说清其潜在风险,发挥监测监控污染防治大脑的作用,实现污染防治能力系统化、科学化和精准化。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新环保法,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部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保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一)环境监测监控的现状。
1.地表水自动监测及地下水监测网络。
我省已建成各类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600个,其中,国控站144个、省控站130个、地方站326个。现有131个省考地下水测点,其中64个为国考点位。
2.大气自动监测网络。
我省现有268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空气自动站),其中,国家事权空气自动站76个、省级事权空气自动站43个、地方事权空气自动站149个。
3.自然生态监测网络。
全省自然生态监测网络包括生态监测、生物监测和农村监测。生态监测覆盖全省13个设区市77个县(市、区)、779个生态保护红线区和31个自然保护区,在太湖建成1个野外观测站;生物监测覆盖长江、太湖、淮河流域149个国考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农村监测覆盖13个设区市55个县(市、区)的165个村庄。
4.噪声监测网络。
全省现有11889个噪声常规监测点位,噪声监测均为地方事权。其中,区域噪声测点8746个(市级2436个、县级6310个)、功能区噪声测点523个(市级178个、县级345个)、道路交通噪声测点2620个(市级1254个、县级1366个)。全省现布设有约150个噪声自动监控站点,主要用于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
5.机动车遥感监测网络。
截至2018年11月底,全省建成固定式遥感监测点位26个,移动式遥感监测点位8个,在建固定式遥感监测点位32个,在建移动式遥感监测点位5个。
6.重点污染源监控系统。
全省已有955家重点污染源实现自动监控系统联网,其中水重点污染源730家(含污水处理厂435家,其他水重点污染源295家),气重点污染源266家(其中,同为水、气重点污染源的有41家,垃圾焚烧电厂34家)。
7.环境实验室监测能力。
江苏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力建设经历了优质实验室创建、计量认证、省标准化站建设、实验室认可、国家标准化站建设等发展阶段,目前省环境监测中心及13个驻市环境监测中心具备空气和废气、水和废水、土壤和固体废物、生物、生态、噪声等各要素监测能力,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省环境监测中心建成“国家环境保护地表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并稳步提升监测技术水平。各驻市环境监测中心持续推进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常州、苏州及泰州环境监测中心分别在水环境生物监测、空气复合污染监测、土壤有机物监测等方面建成重点实验室并稳定运行。
8.江苏省机动车排放检测实验室。
目前,全国共有18家新生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检验机构,其中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5家,分布于北京、天津、上海、厦门和济南五市。江苏省仅有两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且仅检测非道路移动机械中的农用机械,全省无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检测能力。
9.无人机监测能力。
目前省环境监测中心拥有中型多旋翼无人机1架、小型多旋翼无人机2架,配套专用多光谱传感器。扬州环境监测中心也多次利用无人机开展南水北调东线区域遥感调查等工作。
(二)环境监测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当前污染防治形势和环境管理需求相比,我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还存在不足。一是自动监测站数量不足、覆盖不全,影响精准执法和管控。目前,我省空气自动站仅覆盖到市、县,在乡镇布点不足,而周边山东、浙江省已布局到乡镇;港口、重点化工园区空气自动站普遍缺乏;京津冀地区已建成大气PM2.5网格化系统,我省尚未开展建设;380个地表水省考断面超过4成尚未建设自动站;化工园区下游和近岸海域未建设自动站。二是预警预报能力不足,影响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对。我省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的运算速度仅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1/3,上海市的1/2;各设区市普遍缺少PM2.5、VOCs组分分析手段,无法有效溯源;现有水质预警预报平台尚不具备精准预警、快速溯源和预测预报功能。三是污染源监控网络覆盖率低,大数据分析能力不足。全省约30万家污染源普查企业,目前自动监控联网的企业数量仅955家,重点排污单位、排污许可重点管理单位等未能全部覆盖;质控体系不健全,数据质量无法保障;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综合关联分析能力薄弱。四是仪器装备不足,影响监测数据质量。部分自动监测站和实验室仪器设备已连续使用超10年,仪器老化、超期服役、性能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测数据质量;仪器设备未能及时更新,不能满足国家新标准、新方法的实施要求。
编辑:徐冰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