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2019(首届)蓝天绿色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19-05-21 09:43

来源:中国大气网

作者:易瑞池

由石家庄蓝天环境治理产业转型基金有限公司主办,E20环境平台承办的“2019(首届)石家庄蓝天绿色发展论坛”于2019年5月16日在河北·石家庄市举行。

夏意渐浓,花草正盛,由石家庄蓝天环境治理产业转型基金有限公司主办,E20环境平台承办的“2019(首届)石家庄蓝天绿色发展论坛”于2019年5月16日在河北·石家庄市举行。

微信图片_20190521095132.jpg

论坛以“蓝天愿景下的创新与变革”为主题,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决策部署为引领,以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主线,围绕相关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煤电、焦化、钢铁、医药等主题行业开展广泛、深入地研讨,对石家庄绿色发展实践进行交流,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探索。

微信图片_20190521095205.jpg

签到

微信图片_20190521095209.jpg

 论坛盛情邀请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优秀金融机构、大气治理企业代表及大气领域关注者共襄盛举。

微信图片_20190521095244.jpg

张同武

石家庄蓝天环境治理产业转型基金董事长张同武在开幕致辞中代表论坛主办方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诚挚的欢迎。他指出,2018年石家庄入选了2018年度全国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的十大城市,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完成石家庄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未来还需大气治理领域的专家与企业家等聚智献策,推动石家庄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微信图片_20190521095305.jpg

 论坛启动仪式

接下来,现场进行了论坛启动仪式:石家庄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马玉辰,石家庄蓝天环境治理产业转型基金董事长张同武,联合国工发组织生态工业园高级专家/香港城市大学博导施涵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首席合伙人、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傅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北省分行营业部总经理张健民,欧佩德伺服电机节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华山共同触摸论坛启动按钮,一起揭开石家庄时代发展新篇章,合力推动石家庄绿色发展新动能的成长壮大。

多方探索石家庄绿色转型路径

微信图片_20190521095322.jpg

马玉辰

 石家庄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马玉辰表示,2018年,石家庄市政府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由于产业机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与地理条件等因素,石家庄市的大气环境治理面临巨大的挑战。他希望大气治理领域的专家与企业代表积极为石家庄大气治理把脉诊断,提供理论技术支持,推荐大气治理相关方案、技术,重工业急需先进环保治理技术,石家庄市将以攻城拔寨的勇气,乘风破浪,实现石家庄的碧水蓝天。

微信图片_20190521095350.jpg

 施涵

 联合国工发组织生态工业园高级专家、香港城市大学博导施涵分析,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国家发展的中心议程,环境保护上升到政治高度,国家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结合国际国内产业绿色转型的经验对石家庄市工业绿色转型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污染末端治理环节,寻求有组织排放深度治理、无组织排放治理和VOCs排放治理之间协同;更有效地利用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来减轻企业末端治理负荷,较少企业污染治理成本;开展行业绿色发展绩效评价,来加速污染密集型行业的兼并重组和优胜劣汰;加速新兴绿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从根本上增强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同性。

微信图片_20190521095354.jpg

 傅涛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首席合伙人、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傅涛表示,石家庄市大气治理是中国式环境治理的缩影。石家庄市过去为治理大气污染,围绕末端治理探索了许多方式与路径,但成效难以令人满意,要想改变目前的治理困境,必须改变思路。他还指出,要实现“少花钱、不花钱,甚至赚钱做环保”,需要单点叠加、系统优化、过程管控、价值延伸四个层次的手段。针对两山理论如何在石家庄落地这一问题,他表示,首先要扩大格局,他总结了十二个字“算大账,抓细部,看长远,做当下”;其次,要充分强化对末端治理的协同;三线一单,以气定城;跨时空的价值延伸,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京津冀的产业第三极。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