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十四五”生态环境发展高峰对话:雷霆谈如何为国家绿色发展作贡献

时间:2020-08-13 14:37

来源:中广核环保

8月12日,2020中国环境技术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等联合主办,以“展望‘十四五’——科技助力生态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中广核环保作为协办单位,受邀出席本次会议并参与对话环节。

“十四五”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化企业主体责任,完善市场机制体系,生态环境产业如何担当主体责任、把握“新基建”机遇,提升环境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会上,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总工程师董旭辉主持,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霆,威立雅中国区副总裁/董事总经理黄晓军,苏伊士新创建高级副总裁、苏伊士亚洲高级副总裁孙明华,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其林,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环保企业总裁叶明强等嘉宾展开了对话。

 image.png

▲ 左起:董旭辉、黄晓军、孙明华李其林、江瀚、叶明强、雷霆

首场对话中,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霆作为对话嘉宾,与多位环保人士共同围绕探讨“‘十四五’生态环境产业前景与趋势”议题,就如何让国家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献言建策。

01 如何助力“十四五”环境质量改善?

创新驱动,技术引领,资本助推,高质量发展。雷霆首先介绍了中广核环保在“十四五”期间助力环境提升的四个具体举措。

一是管理理念必须创新。雷霆指出,国家生态安全,以人为本,环保产业本质上是安全理念,中广核环保始终践行“安全+环保,中广核最好”的品牌理念,将安全融入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二是技术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关键。中广核环保重视技术创新,推出了四项“和”系列核心产品——“和润”优质饮用水保障系统、“和清”高效全集成污水处理厂、“和美”水环境绿色解决方案、“和融”等离子体气化熔融技术,将有助于解决环保产业的闭环问题。

三是充分发挥优势加强合作。作为中国广核集团的全资二级子公司、环保业务的战略发展平台,中广核环保将希望充分发挥品牌、人才等优势,与业内企业共同搭建全方位的平台公司,全面承担国家重点环保治理工作。

四是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广核环保聚焦四大商业模式,全力推进合资共建的拓展模式,与地方政府共同设立“大水务平台”;积极发展“城市生态环境综合体”,系统化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推广政产学研一体的“园区环保管家”,为各类园区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环保服务;专注于系统技术服务、科学技术支持、智慧水务运营,致力于提供“水务环保技术服务+”。

通过不同模式,中广核环保提供从规划、投资、建设到运营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水务系统服务,为各省、市生态环境创造价值。

02 如何理解生态环保“新基建”的技术引领性?

对话中,雷霆讲述了新基建对环保产业的意义,以及未来的展望。

他表示,十四五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新基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提升,给环保产业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赋予了环保产业全新的发展方向,重视并参与新基建,有助于推动企业提升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帮助企业提质增效。

雷霆坦言,未来最伟大的环保企业,一定是信息化程度高、数据化应用好的企业,中广核环保希望与各领域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打造新型合作平台,为国家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据悉,“中国环境技术大会”是中国环博会的一项重大同期活动,始于2013年,现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大会以“技术”为核心导向,以产业政策解读、市场热点分析、应用案例分享、企业领袖对话等形式,聚焦环境产业改革、科技攻关、创新升级等行业发展痛点,提供政策解读、市场分析、技术知识及经验分享等。

今年的“中国环境技术大会”为期四天,8月13-15日还将举办水务、大气、固废、噪声、场地修复环境监测等系列分论坛,聚焦细分领域发展。

同期,由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等单位联袂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环博会,将于8月13日-15日举办,中广核环保与众多环境商会会员企业将亮相本届环博会。

欢迎莅临中广核环保展厅参观、指导!我们上海见。

更多精彩详见专题:2020年第21届中国环博会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