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污水处理实现“碳中和”技术路径在哪里?

时间:2021-06-29 09:14

来源:水业碳中和资讯

作者:郝晓地、刘然彬等

从最终的能量匡算结果来看,此案例污水厂从剩余污泥回收的能量可以提供能耗总量的53.2%,也就是说案例污水厂如果仅仅依赖污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厌氧消化回收能量,距“能量平衡”目标尚且有一半的差距。

另外,从所构建的模型来看,污泥厌氧消化回收污水中有机物能量的多寡完全取决于进水中的有机物浓度,即进水COD浓度越高,可回收的有机物能量潜力便越大。继而我们利用所构建模型针对不同的进水COD浓度进行了能量核算,结果如图3所示。在我国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COD浓度水平(283 mg/L),通过污泥厌氧消化能量回收只能实现约42%的能量平衡率;而当进水COD浓度增至600 mg/L时(欧洲平均水平),则回收的能量可以补偿总能耗的68.9%。

1624929701115557.png


图3 污水厂能量衡算模型自变量参数

总之,我国污水处理厂由于进水有机物浓度较低,剩余污泥厌氧消化回收有机物能量难以实现污水厂的“能量平衡”,更别提支撑“碳中和”的实现。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剩余污泥中蕴藏的“家底”通过厌氧消化来补偿一半的运行能量消耗是完全可行的。另外,根据我们最近的研究结果,厌氧消化并不是回收污泥中有机能量的最佳手段,污水处理厂应当考虑跳过厌氧消化单元,直接将污泥干化后进行焚烧发电,可进一步提高有机能量的回收效率。

污水厂光伏发电潜能

光伏发电可回收的能量多少主要取决于可用于安装光伏板的面积大小。对于污水处理厂来说,各个处理单元的顶部均可用于光伏板的安装,且面积较为可观。为了解我国污水处理厂设计规范下可用的光伏板安装面积,我们总结了处理规模不同的污水处理厂部分单元构筑物的面积,如表3所示。可知,我国污水处理厂处理单位万吨污水对应的主要构筑物的平面面积在1147~1576 ㎡之间,平均值为1402 ㎡。由于规模效应的存在,这一数值是随着处理水量的增大而减少的。

表3 国内部分污水厂主要构筑物占地面积

1624929766994501.jpg

按照E20-327型光伏板性能、案例污水厂所在地的光照条件,单块光伏板每天产生的能量约为1.09 kWh(单板占地面积为4.65 ㎡)。如果在案例污水厂主要构筑物平面(表4)上安装E20-327型光伏板,可计算得其可回收的太阳能总量为82725 MJ/d,仅仅能满足案例污水厂运行能耗的10.4%,即通过光伏发电可获取的能量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表4 国内部分污水厂主要构筑物占地面积

1624929827692401.jpg

污水源热泵能量回收潜力

在我们之前发布的文章中,已多次分享阐述了污水中存在的却一直以来被忽视的能量,即热能。我们的匡算分析也已明确,污水中的热能储量远高于污水中的化学能(有机物能量),实际可回收热能为化学能的9倍之多。为更直观的体现污水中热能回收的巨大潜力,我们在此也基于案例污水厂对可回收的热能进行了计算。

北京地区污水厂二级出水在6~9月份的平均水温为23.4~26.5 ℃,比同时期平均气温低4~5 ℃;二级出水水温在供暖季(11月~次年3月)平均在12.9~20.7 ℃,比气温高10~20 ℃。这一条件均能满足《水源热泵机组》(GB/T 19409—2003)要求。
通过计算可知(表5),水源热泵系统每利用1万吨二级出水的制冷量和制热量分别为1.68×105 MJ和2.74 MJ,考虑水源热泵机组自身能耗(通过COP定义得出),则二级出水在夏季和冬季净产能当量分别为14148 kWh/万m³和23213 kWh/万m³。由此可知,污水中的热能是污水厂最大的能量“家底”。据此匡算,案例污水厂每天仅利用8万吨二级出水(即13.3%的出水量)作为污水源热泵的冷、热源,就可满足污水厂运行能耗的51%(制冷)和83.6%(制热)。加上上述提及的污泥厌氧消化和太阳能回收,案例污水厂已可实现“能量平衡”。

表5 水源热泵每万吨水产生的当量电能

1624929885422236.jpg

需要说明的是,污水源热泵所产生的冷、热源一般均为直接利用,并非是像甲烷一样用于发电。所以,上述测算中所产生的能量中绝大部分还是要靠输出厂外供其他商业或民用用户使用,以“碳交易”方式折算能量与碳排放的平衡。

结语

我们通过考虑剩余污泥能量回收、光伏发电和水源热泵能量回收,分别核算出各自能量回收方式对运行能耗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污水源热泵仅需使用较小的水量(<15%)便可以产生出至少一半以上的运行能耗,完全可以弥补剩余污泥转化能源不足形成的能源赤字。相形之下,光伏发电可获得的能量则显得有些“微不足道”。由此可知,污水热能才是污水处理厂实现“碳中和”的实力担当。总之,我国市政污水处理厂一般可通过剩余污泥转化能源和污水源热泵方式便完全可以满足“碳中和”运行的目标,该研究结论可为我国市政污水厂想着低碳运行方向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该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Water Research》,原文参考: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