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该如何加强监测预警?

时间:2021-09-24 09:17

来源:蛙鸣HEALTH

作者:小鸣

“22日下午,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全省进入紧急状态。”

传染病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和不确定性。针对这种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国早在2007年就通过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该法案涉及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全流程应对。法规中要求国家要建立建全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制度,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

未雨绸缪,需不断完善预警机制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这是人类长期在生存和发展中经验的总结。对于突发事件情报的收集、预测、分析、判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构建较为完善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同时根据各类突发事件性质、特征的不同建立专项监测预警体系。根据专业性要求,配备监测仪器、专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设备及其技术手段等,对可能将要发生的或者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评估预测分析。

从环境出发,加强疫情防控监测能力建设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卫健委早在2020年就公布,新冠病毒一般通过三种途径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封闭环境长时间暴露高浓度气溶胶传播。同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家2020年3月17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冠状病毒(COVID-19)在气溶胶中可存活3小时。因此,加强生物气溶胶监测与消杀迫在眉睫!

目前针对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我们在对人员的监测方法做到了国际领先,但在对环境的监测还需加强,若能利用科技力量降低环境风险,将大大降低传染发生的概率,从而避免因此产生的严重社会危害。

微信图片_20210924092032.jpg

应用不同场景的生物气溶胶智能监测设备

微信图片_20210924092042.jpg

环境空气大数据平台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领先的光学技术,蛙鸣自主研发了生物气溶胶监测系统,可实现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同时做到“监测-通风-取样-消杀”全流程管理,系统包括软件平台、硬件设备以及移动客户端,对环境空气中的生物粒子总数和荧光粒子数进行实时监测和粒径分级,并实时评估,对超标情况进行秒级响应及报警。

科学防疫,监测先行,多措并举、众志成城,面对不确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同时采用科技手段,加大监测力度,完善预警机制,为未来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筑起有力的防御堡垒。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