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地方政府心目中,哪项环保工作最重要?

时间:2022-10-20 09:56

来源:环保圈

作者:伏波望族

  在地方政府的心目中,最重要的环保工作是什么?

  相信这是很多环保企业都想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毕竟环保产业是一个典型的“政策导向型”产业,地方政府的关注点在哪里,一般就意味着商机在哪里。

  而正在召开的二十大,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10月18日,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了两场集体采访,邀请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内蒙古、黑龙江等14个省区市代表团的新闻发言人出席,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环保问题是多数地方政府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而在环保问题中,“生态”又是地方政府首要关注的细分领域。

  1

  环保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政绩

  二十大新闻中心的第一场集体采访,一上来谈论的就是环保话题。

  10月18日下午15时,二十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二层新闻发布厅举办第一场集体采访,第一个发言的是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

  一上来,他就说起了“北京蓝”。赵磊表示,16号大会开幕的当天,北京的PM2.5已经低到了1微克/立方米,创造了历史同期监测到的最好水平。

  “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大会蓝’变成北京的‘常态蓝’、‘天天蓝’。”赵磊说。

  事实上,几乎所有代表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环保都是绕不过去的话题。据《环保圈》粗略统计,18日的两场集体采访,14个代表团中,至少有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吉林、河北、福建、江苏、黑龙江等9个代表团都重点谈论了环保话题。

  以天津代表团为例,他们介绍的重点,就是天津的“871”重大生态工程。

  原来,“871”重大生态工程中的“8”是指对天津的875平方公里的湿地进行恢复、修复。天津把七里海、北大港、团泊洼、大黄堡四大块湿地集成、统一地进行治理、修复,合起来875平方公里。经过几年的努力,生态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7”指的则是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的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要“留白、留绿、留璞”,算长远账、算综合账,为子孙后代保留一片生态绿色的屏障。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上形成了“三分林、三分田、三分水、一分草”的绿色格局,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而“1”指的是153公里的海岸线。这几年,天津开展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工程。经过不懈努力,12条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五类。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已经超过了70%。

  “借这个机会,我也向媒体各位朋友诚挚地发出邀请,请大家抽空到天津走一走、看一看,来打卡,来体验天津生态新的变化。”天津市委副书记金湘军说。

  从这些代表团的回答中,可以明显感觉到,环保工作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过去5年所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之一。

  2

  “生态”成为环保问题中首要关注对象

  环保工作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政绩,对环保产业来讲也是个好消息。

  毕竟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地方财政才会重点投入,由此才会带来一波商机。

  那么,在地方政府关注的众多环保问题中,又有哪些细分领域是他们关注最多、提到最多的呢?

  答案就是——生态。

  来看看各省区市代表团回答记者提问时的表述:

  北京:

  我们认为在生态环境,特别是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宜居上要扩容量。我们不光是大气、水、土壤,整个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清洁性、多样性,这几年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我们在水环境治理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天蓝树绿水碧,山清水秀这样的景色,应该说在京华大地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上海:

  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聚焦“一江一河”,推进公共空间建设。“一江”是黄浦江,“一河”是苏州河。黄浦江沿线45公里、苏州河两岸42公里岸线相继贯通开放。黄浦江沿线建成了1200公顷的生态绿色开放空间,还有50多处水岸驿站,这些都为市民提供休闲好去处,大家非常喜欢。

  河北:

  加快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一体推进补水、清淤、治污、防洪、排涝,划定了鸟类的栖息地。前段时间有一个网红鸭子叫“青头潜鸭”,是极濒危动物,大家可以查到,它现在已经在雄安栖息繁育,整个淀区的水质稳定保持在三类以上。

  福建: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的孕育地和实践地。这几天,福建团的代表在讨论中,绿色发展、生态省建设是大家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两个词汇。大家表示,要认真领会二十大报告的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其他几个省份,也是大同小异,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看得出来,地方政府在谈到环保问题时,生态几乎都是一个主要的关注点。

  《环保圈》按照关键词搜索了一下,发现在两场集体采访中,“生态”这个词被提及了54次,而“环保”只有6次,污水、固废、垃圾等则一次都没有提到过。

  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当前,在地方政府眼中,“减污”已经不再是环保工作的首要关注点了,“生态”或者说是“扩绿”则成为了他们最为重视的一环。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可能由于“减污”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不再是头等大患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生态、扩绿工作更加看得见、摸得着,更容易做出成绩来。

3

  万亿生态修复市场启动

  地方政府的这一趋势,对环保产业有何启示?

  过去,大家都专注于自己手里的工作,致力于削减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但抬头一看,才发现地方政府的关注重心已经不再是“减污”,而是生态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减污”就不重要了,“减污”工作还是要做,但“生态”领域的商业机会同样值得关注。

  事实上,最近几年来,生态修复领域已经释放出了不少项目。

  比如,2021年10月,黑龙江省一次性就推出300个历史遗留矿山修复项目,谋求市场化的生态修复。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专门在哈尔滨市召开全省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推介会,推出300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向参会的企业家和银行代表推介,为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提供更加精准的商机和投资服务。

  有统计显示,“十三五”期间,国家在汾渭平原、京津冀周边以及长江干支流重点区域部署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治理修复废弃矿点近千处、面积超过了2.5万平方千米。

  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明的测算,我国大约有80万座矿山,其中约40万座因生态环境破坏而需要修复或恢复。即使按每座1000万元的保守成本估算,全部修复一遍也需要4万亿元资金。

  而面对4万亿的新兴市场,已经有不少环保企业投身其中。

  例如,去年12月,首创环保集团旗下的北京首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西萍乡上栗县农业农村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东源乡人民政府签署项目合作协议,获得了江西萍乡上栗东源乡废弃矿山(原龙山建材厂)生态修复工程项目。

  今年1月,龙净环保又签约福建漳平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总承包项目。该项目为漳平市18个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治理,生态修复总面积为130.27公顷,分布在漳平市的8个乡镇,项目工程概算总投资8231.24万元。

  当然,矿山修复也只是生态修复市场中的一个细分领域,或者说是早期释放出来的一个领域。未来,还会有更多类的生态项目释放。

  虽然生态项目现在还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比如“钱从哪来”,但毕竟地方政府重视了,资金的问题应该很快就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同时,正在摸索、实践中的EOD模式,对于生态项目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钱的问题。

  只要有地方政府的重视,就会有对治理的需求,就意味着有财政投入和项目释放出来,也就意味着环保产业的机会。

  万亿生态修复大市场,正在徐徐开启。

编辑:王媛媛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