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浙能锦江环境董事长韦东良:让智能化见到实效

时间:2024-01-16 09:12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赵利伟

该厂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AI智能化手段,打造了一个垃圾焚烧优化引擎,通过图像视频识别、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手段,实现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由于该系统通过对运行参数的海量提取、识别、经过云计算自主路径寻优,结合原DCS控制策略加入预测功能,具备了较传统DCS控制或ACC燃烧控制更为智能的控制系统,因此是在传统DCS或ACC基础上的质的进阶,是国内垃圾焚烧行业首个成功案例,焕发了流化床锅炉的新活力。

640.jpg

率先试点智能焚烧系统的昆明市西山垃圾焚烧发电厂

西山垃圾发电厂试点成功的智能化焚烧控制具有极大的推广与提升价值,AI技术赋能传统行业向智能化转型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浙能锦江环境抓住契机,专门成立数字化部门,运用AI技术逆推垃圾焚烧系统软、硬件设施的全面优化升级,推动企业加速迈进“工业4.0”时代。

通过管理提升和技术突破,浙能锦江环境在平稳过渡的同时,实现了全面提升流化床锅炉运营管理水平的破局聚变。

年增值收益超2000万

智能真的是个好东西

“见到实效”是采访中韦东良频频提及的字眼。

走在智能化前列,在智能化摸索中尝到“甜头儿”的浙能锦江环境不断把自己的智能化触角向前延伸。不仅在运营项目,浙能锦江环境的新建、改扩建项目在设计之初,就将智能化概念植入。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垃圾发电厂是正在推进的改扩建项目,该厂计划于2025年前以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中心,打造一座可高效协同处置多种城市废弃物的循环产业园,建成后电厂的垃圾处理能力将达到5500吨/日。在设计初期,浙能锦江环境已考虑应用自动驾驶、数字孪生等AI智能化技术,并引入高参数设备,通过大幅提升运营效率,更好的实现电厂高质量发展。

640 (1).png

提前布局智能化技术的武汉市武昌垃圾发电厂

以昆明五华垃圾发电厂为代表的异地迁建项目,于2017年启动异地重建工作,改建后的新厂于2020年建成投产,建设规模3炉2机,3×750t/d的机械炉排焚烧炉及余热锅炉,垃圾处理能力达2250吨/日。五华厂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智能化成果转换,大幅提升运营效益。

640 (2).png

加速智能化成果转换的昆明五华垃圾发电厂

几年间,浙能锦江环境不断深入分析行业痛点,结合自身需求,着力推进企业的智能化革新。

近期,作为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服务质量分级及“领跑者”系列标准之一的智能运营服务主编单位,“双百跨越”垃圾焚烧标杆行动秘书处把第三期标杆比选暨“领跑者”智能化榜单首场现场评审安排在了浙能锦江环境昆明五华垃圾焚烧发电厂。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曹斌博士指出,智能赋能是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已经开始张开怀抱拥抱智能,五华厂的实践探索为行业智能进阶树立了标杆,其不仅实现了以智慧焚烧为代表的生产级的自动驾驶,更通过设备级数字孪生实现故障诊断、设备预警等全寿命周期管理,以及以AI管控为代表的电厂级智慧管理和集团级经营大脑,通过智能赋能实现了由量到质、由点到面、AI算力转化为运营服务能力的全面升级,浙能锦江环境正在成为智能化的主人。

640 (3).png

昆明五华垃圾发电厂入选“领跑者”垃圾焚烧发电厂智能化运营服务五星级榜单

图为五华电厂大型设备运维管理平台

韦东良曾公开总结浙能锦江环境的智能化效果。第一年做了试点,之后进行了完整的推广,推广的效果非常好。截至2022年底,集团已经有20台流化床和10台炉排炉锅炉进行了智能化改造,硬件投入约3300万,年增值收益超2000万。流化床通过智能化改造后,运营周期延长10天以上,环保排放稳定性提升35%,排放均值下降25%,自动投入率95%以上,员工操作强度降低80%,厂用电率下降1.5%。炉排炉通过智能化改造后吨垃圾蒸发量提升1.5%,厂用电率下降1%,自动投入率97%以上,员工操作强度降低80%。特别对于一线运行人员,智能化的投用最大程度的让他们从原来机械繁重的操作强度中释放出来,转而可以投入精力在设备巡检、设备维护的工作中。

韦东良表示:“公司发展主要落脚点为技术创新与管理提升,以数字化改革为代表的技术提升及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水平做强存量,同时依托存量拓展增量,实现产能稳中有进。公司在前期为提高电厂的运营管理效率所做的投资,已在2023年上半年初现成果。”

来路艰辛

与阿里相携的蜕变过程并不容易

对于相对传统的环保行业来讲,走出真正的智能进阶之路是非常不易的。E20研究院院长傅涛曾在采访中提到,智能化的痛点在于两张皮,真正懂得技术“know how”的控制核心逻辑的是环境人,但他们不懂算法,而懂算法的人又不在环保行业。

浙能锦江环境与阿里云等实力大厂的合作,同样也走过了很艰难的磨合期。

首先要解决的是大厂技术人员不懂垃圾焚烧的难题。阿里云的技术人员对自动燃烧系统并不熟悉,构架搭建的过程需要垃圾焚烧专业人员全程参与。虽然人工智能有强大的学习功能,机器不太需要精确地知道怎么操作,最后的指令是通过大数据实现的,但哪些关键数据跟生产息息相关,如何提取关键数据这是需要碰撞的。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