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行业面临增长困境,今年中国环博会将呈现何种态势?

时间:2024-03-26 10:04

来源:中国水网

进入3月中旬,2024第25届中国环博会(4月18—20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已经进入了展会筹备“冲刺”阶段。在环保行业面临增长困境的当下,作为生态环境治理行业的现象级展会,今年中国环博会的情况如何?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又将传递出怎样的发展趋势与信号?

在展会即将举办之际,中国水网专访了展会主办方负责人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刚,提前解读展会看点,探讨行业发展机遇与方向。

中国水网:被誉为我国环保产业风向标的中国环博会,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滞缓、环保产业深度转型的当下,今年的展商规模和结构将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江刚:在过去的25年中,中国环博会作为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不仅见证了行业的崛起与壮大,同时也经历了自身平台由初创期的精心培育到后期规模化发展的过程,目前已发展成为继母展慕尼黑IFAT之后全球第二大环保展。

而当前我国环保产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众多环保企业面临应收账款回款难、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等结构性困境。“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是环保企业今年的普遍共识,企业在营销方面的投入表现出更为理性和注重实际效果的趋势。

作为国内外环保产业商贸交流的重要舞台,中国环博会凭借其强大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在企业营销预算缩减的情况下,依然是众多行业头部企业和新生企业在众多同类展会中坚定的选择。

我们预计本届中国环博会的参展商数量仍将保持稳健增长,有望达到2500家左右,但是展会的整体规模与去年相比,应该不会出现显著增长。

中国水网:现在很多环保企业都面临增长困境,大家都比较迷茫。您如何看待中国环博会在全球环保产业链中的角色定位?

江刚: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已经发展到需要追求高质量阶段,未来社会对环保产业的需求已不只局限于末端治理,各行各业对环境技术的效果化、效率化、低碳化、智慧化、绿色化及定制化等不同层次的需求高涨。

在当前环保需求转型升级的阶段,高品质、高集中度的展会平台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短时间、高效率的产需对接,对环保企业了解市场需求、明确行业发展趋势、理清自身发展思路、找好企业市场定位和技术创新升级也有很好的帮助。

寒意在背,抱团才能取暖。本届环博会上,我们能预见光大环境、威立雅、景津、盈峰环境、维尔利、清新环境、中国中车、新苏环境等来自全球25个国家近2500家世界500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专精特新小巨人环保企业,与10万环保行业人士及需求用户之间,互相切磋、交流和碰撞,这有利于环保企业提升自主创新力,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鉴于当前经济形势,中国环博会作为行业举足轻重的交流舞台,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竭力营造积极的平台氛围,我们增加了宣传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深入湖北、东三省、西部地区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并且继续推进特邀买家服务,精准施策,全力为供需双方搭建优质、通畅沟通桥梁。

中国水网:您刚提到,环保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环博会跟随产业变化是否有新的尝试?

江刚:随着电子芯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上升,相应地必然有环保需求释放,聚焦这一细分领域的企业自然赢得先机。本届环博会在这些领域也做了新的尝试,例如聚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问题,和上海电力大学等机构合作开设了技术专区和配套论坛;再比如针对电子行业对超纯水制备和废水处理的需求设置了技术论坛,加强供需交流等。

在“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思想下,生态环境保护的内涵向着全过程减污、降碳和清洁生产延伸。在关注新兴产业需求释放带来转变的同时,我们也在尝试将环保的内容和边界不断与时俱进。

在今年的环博会上,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环保企业在工业节能改造、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能源原材料制备、碳监测与减排、可持续材料等赛道的布局和尝试。

今年会有很多新思路和新亮点,需要我们慢慢地细细地去逛。

中国水网:今年两会,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环博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创新力方面,有哪些措施?

江刚:新质生产力的本质,也就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更加重视创新、技术进步和智力资源对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

近年来,环保企业近年来技改力度很大,不断进行存量改造,围绕“专精特新”在个性化和细分领域进行探索。部分环保装备技术和装备品质正在提升,例如分离技术和环境监测与检测产品向高端化发展,甚至在部分领域国产替代进程加快。这一趋势也将在本届展会上得到呈现。

另外,始终将“以平台力量赋能环保产业”为核心理念的中国环博会,为了扶持走在行业技术创新前沿的初创企业和科研院所,今年在E3馆设置了“初创展区”。经过我们严格的筛选,现场将有近40家创新技术企业,在这里集中展示面向未来的环境解决方案、技术服务、科技成果以及创新商业模式等,为初创科技企业与创投机构搭建起交流平台。

12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