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3-20 14:13
来源:E20环境平台
作者:任萌萌
编者按:随着多样利好,环保产业进入大时代,产业新常态开始形成。如何将万亿级环保需求转化为市场有效需求?企业如何抓住时代机遇,站对风口,成就“大未来”? E20环境平台特别策划,与十数位领先企业家主题对话,探讨“如何构架环境产业新常态?”。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文/任萌萌
本文为对话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余红辉。
E20环境平台:2014年,习主席提出“新常态”,中国的环保产业也在逐步构架新常态,作为环保产业的“国家队”,您如何看待当前的形势?
余红辉:中国的经济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后,我们的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所以必须用一个新常态来规划我们的发展前景。2014年习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常态”,标志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减速换挡、稳增长、调结构、创新驱动成为经济“新常态”的显著特征。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首的环保产业在“新常态”的春风吹拂下,正在发生历史巨变,一部《新环保法》、三个行动计划以及相关产业配套政策的密集出来,为环境产业的大发展扫清了笼罩多年的政策制度“穹顶雾霾”,释放出被禁锢许久的产业生命力,万亿级的环保需求将转化为市场的有效需求,产业的“黄金十年”即将开始。
因为历史欠账太多,中国的环境市场的需求释放呈现出两个特点,一个是量大,一个是时效性特别强,比如地方政府蜂拥而上申请卫生文明城市、环境示范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都涉及到环保。政治诉求和环境述求的叠加,导致需求突然释放,但是我们这个产业的集中度还不高,还没有形成一批非常有实力的企业去承接这些需求,所以机会与挑战并存,要想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就要创新商业模式,做好顶层设计,利用好资本市场。中节能作为中国环保产业的“国家队”有资格有能力在产业转型升级的“窗口期”承担更多的环境治理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
E20环境平台:2014年,您领导的中节能环保板块取得了哪些成绩,有哪些亮点?
余红辉:2014年我们收获很多,环保板块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在固废领域,我们的中国环境保护公司去年成功并购了河北的六家垃圾焚烧企业,现在每天的处理规模到达43000吨,这是实际运营的能力,可能在全国垃圾焚烧领域排到第一;危废方面,我们获得了福建省、广西的危废处理中心项目,贵州全省的环境监测也交给我们了。这是福建、广西、贵州等地方政府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也会把项目完成好,给他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水务领域,中节能水务获得了2014年度中国最大的水务EPC项目,当年建设,当年完成 ,前后用了8个月,创造了一个奇迹。中环水务在2014年实现了实现了1.9亿的利润,这是中环水务成立12年以来最好的业绩,为上市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它明年的利润还会更好。
E20环境平台:中环水务为什么取得了这样好的成绩?
余红辉:一个是我们加强了绩效管理,一个是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消化了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比如说厦门、咸阳、湖州等项目的运营问题。
E20环境平台:2014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2015年有什么目标?
余红辉:今年我们要让水务板块、大气板块走向资本市场,固废板块也在积极准备。要想把产业做好,就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让产业和资本互动起来,要动员市场和社会资本的力量支持我们的团队,以及我们形成的商业模式。
要对接好资本市场,前提是要把产业基础做扎实,所以这两年我们非常努力的去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标准化把规定动作做扎实,通过对标管理,向行业的佼佼者学习,“见贤思齐”,并弯道超越;不断加强我们的创新能力,比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发起的国家协同创新平台,进展非常的顺利;整合全球最好的环保技术,比如与瑞典的、西班牙、匈牙利展开技术合作。我们当我们把产业的基础做好了,我们就可以为资本市场贡献一个真正的、价值完整的上市公司。
E20环境平台:您刚才谈到公司价值问题,那您怎么看待中节能目前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价值?
余红辉:我想我们现在的价值就是把我们在市场当中发现到的一些问题,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解决掉,比如说粗放管理的问题、绩效不够好的问题、顶层设计不够科学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很多结构性的浪费,仔细观察在我们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或者我们为了完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目标的时候,我们所耗费的资源,有的时候会重复的,不断地重复,我们这个国家真的经不起这种结构性的浪费。
作为央企,在国家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当中,我们希望从整体出发关注环保这个产业,要努力把国家发展这个产业的成本降下来,为此我们创新一些好的商业模式,把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环境问题能够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好;推动科技创新,把一些长期依赖国外的一些技术或者材料,实现国产化,用这样的方式为国家的环保产业做出贡献。
E20环境平台:您的思考非常有价值,那你们是怎样做呢?
余红辉:我们现在有一个最核心的产品就是环境整体解决方案。现在很多地方存在着信息孤岛现象,做水务的做水务,做固废的做固废,做烟气治理的做烟气治理,它们没有联动起来,没有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中国节能环保这几年非常努力在搭建一个完整的治理平台,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价值。水方面,我们覆盖了原水、城市供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固废方面,覆盖了垃圾焚烧、危废处理、土壤修复、地下水体修复;大气方面,做环境监测和脱硫脱销。有了这样的业务体系,我们就有可能为城市的“环境管家”,为地方政府的环境问题提供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和实施系统。
E20环境平台:你们构建的这个整体系统的价值流转是怎样的?是不是每件事都你们自己来做?
余红辉: 第一步,我们与中国最大的工程咨询团队和环保部的专业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搭建一个投资管理平台,它的使命就是做国家环境政策和重大项目的咨询。
E20环境平台:这个管理平台相当于“环境智库”吗?
余红辉:对,有了这种智库能力,我们就能够承接一些国家专项的任务,比如说某个地区的雾霾治理,比如说某一个地区的土壤的修复。当然我们承接这些国家专项后,不会“自己躲在角落里吃”,我们试图建立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打造环保“好声音”平台,有计划的整合国内环保产业资源和先进技术力量,通过技术联盟和产业联合的形式,协同行业中的优秀企业、专家和机构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E20环境平台:您刚才描述的这个商业模式非常好,相信在这样的一个价值体系下,中节能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在2014年E20环境平台主办的水业战略论坛上您曾经说过“作为央企,国资委希望中节能可以快速的把水务行业做起来,进入世界五百强”,到2020年,中节能环保是否能成为环保领域的世界500强?
余红辉:到2020年,我们有这个希望。当然我觉得我们行业里还有不少优秀团队,怀揣梦想,非常努力的工作,也在向世界500强的目标奋进。我们愿意跟他们一起卓越同行,共同逐梦。
E20环境平台:要成为世界500强的环保公司,您觉得企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核心要素?
余红辉:要说核心要素,说起来包括商业模式、技术、管理、激励机制、资本,但我觉得起决定作用的是企业的基因,具体说就是要有一支有理想的团队。
E20环境平台:中节能的团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
余红辉:我们这个团队的人有理想,受过很好的教育,有很好的专业背景和训练。我们是靠理想走到一起的,他们真的想为国家实实在在的做一点事情,环保行业做一点事情,这已经融入到我们的团队文化当中了,甚至每一个人的血液当中。你看胡清博士就是永远充满激情的,还有谢晖博士放弃了几百万年薪加入到我们的团队。当你碰到这样一批人,你会一下子感觉到很温暖。
E20环境平台:很多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您怎么理解?
余红辉:一个企业真正能够做到基业常青,那一定是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基因的。这个基因物化起来归结到团队身上或每一个人身上,就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一定要归结到理想,中国需要这么一代人。
E20环境平台:您怎么能够让他们有这样崇高的理想呢?
余红辉:我觉得这个不是要求的,理想不是要求的,这是本来就有的。就好像当年很多年轻人不顾生死去到延安,不是延安去招募过来的,一定是延安那个地方让人看到了,那个希望的桅杆露出来了,蜜蜂围着鲜花跑,有花香,有那种沁人心脾的芬芳在那里,它就会把这些人吸引过来。
举个例子,1995年麦肯锡给韩国三星做管理咨询,三星人说他们要超越日本索尼公司,有人说你们怎么可能超越索尼,你的产品在哪里,你的产品在最后一页,但三星确实一路赶超,超越了所有的竞争者,现在直逼IBM城下,多厉害的三星,那就是靠这么一批有理想的人。
E20环境平台:您刚才谈到三星,其实他们有很多创新,理想和创新是什么关系?
余红辉:因为理想是基因,一个有理想的人,他必然会有这么一种责任心去想我该怎么把事情做得更好,那他的创新意识自然就植入进来。中国的环境问题非常复杂,不创新就没有办法发展,死水一潭。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总去美国华盛顿,去访问联邦EPA,去向他们学习,看他们怎样处理城市废弃物的,看他们怎样运作基金,每年国会批准的资金如何使用,谁来治理,谁来付费,它的环境问题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解决的?我们正在学习这些东西,因为我们发现在国内很多模型做不出来,相关利益方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那么你就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模式,把原来大家都不感兴趣的事情,变成大家都有兴致的事情,这就需要你不断的探索、思考和创新,执着于理想、执着于使命,才会把事业做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E20环境平台:您作为一个央企环保板块的领军人物,您个人的梦想是什么?
余红辉:我觉得在自己职业生涯当中,能够有幸接触到环保,能够带着一个优秀的团队在全球的舞台上与所有的高手同台竞技,我非常愉悦。如果还能为我们国家环保产业的成本降低和技术进步做一点小小的贡献,那就心满意足了。
E20环境平台:您很谦虚,我们相信您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在新的一年里,您对E20环境平台,有何期望?
余红辉:E20是个非常优秀的产业服务平台,你们的口号是“卓越同行、筑梦环境“,希望你们能聚集行业内先进的力量,引领行业弘扬正能量,大家同心同德,一起将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得更好。
对话系列文章:
新时代下,如何构架环境产业的新常态?--与18位环境企业掌门人对话
【对话】廖伟豪:大投资、高技术门槛的项目将成为外资军团的主攻方向
编辑:任萌萌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