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环保部22日大气污染防治媒体见面会实录

时间:2017-02-23 09:07

来源:环保部发布

2017年2月22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赵英明主持召开媒体见面会,介绍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赵英民: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媒体见面会!首先,我代表环保部对大家长期以来对环保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把近期大气污染防治有关方面情况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现在已经给大家发了一个材料了,我先简要讲三方面问题:一是关于2016年大气污染治理的情况;二是关于雾霾的成因;三是介绍一下今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安排和考虑。

关于去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情况。

《大气十条》实施三年多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四个方面的空气质量数据可以说明去年全国大气污染治理的进展。

第一个数据就是颗粒物的年均浓度持续下降,2016年,全国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7%,比2013年下降15.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了7.8%、13.2%和5.9%,和2013年相比下降幅度都超过了30%,都超过《大气十条》的最严格要求(25%下降幅度)。珠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连续两年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也就是35微克/立方米。

第二是优良天数的比例继续增加,2016年全国地级以上的城市,优良天数比例是78.8%,同比提高了2.1个百分点。

第三是重污染天数继续下降,2016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重度及以上的污染天数比例为3%,这个数字比2013年降低了5.7个百分点,其中京津冀区域2016年重污染天数的比例是9.2%,这个数字比2013年降低了11.5个百分点。

第四是我们国家酸雨的面积去年继续下降,截止到去年全国酸雨面积继续减少5个百分点,目前占到国土面积的7.1%,这个数字已经恢复到上个世纪90年代的水平。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落实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环保责任。2016年以来开展了16个省区市中央环保督察,环保部公开约谈空气质量明显恶化的8个城市人民政府的负责同志。第二个是加快推动工业污染治理和能源结构调整,全国燃煤机组累计完成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4.4亿千瓦,全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65.7%下降到61.9%。三是实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京津冀完成了80万户散煤替代工作,削减散煤消耗200万吨,完成了5000余家“散、乱、污”违法企业关停淘汰任务。第四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持续开展环保法实施年活动。2016年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974件,查封扣押案件9622件,分别同比上升了36%、130%。五是不断增强大气环境管理能力,由国家委托第三方开展监测站点运维工作,在京津冀区域实施大气环境网格化管理。六是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建立国家和地方空气质量会商机制,显著提升了重污染天气的预测预报能力和水平,实施了大尺度大范围的多城市联动。实践证明,《大气十条》确定的治污思路和方向是正确的,执行和保障措施是有力的。这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只要按照《大气十条》规定的治污思路,长抓不懈、久久为功,我们国家大气污染问题一定会尽快得到解决。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国家大气环境的严峻形势,从全年看空气质量是在逐渐好转,但是冬季的大气污染问题应该说改善不大,甚至没有改善。就北方冬季而言,甚至还有恶化的趋势。去年冬天入冬以来,全国多个地区发生多起大面积长时间的重污染天气,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进入采暖期后,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从81.2%降至60.1%,减少21.1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的污染天数比例从0.9%升至9.2%,增加了8.3个百分点。

北京市连续四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年污染最重的36天PM2.5平均浓度是255微克,对年均值贡献达到25微克左右。这说明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冬季的大气污染防控措施针对性还不够强,对因为供暖而增加的污染物排放缺少有效措施,需要进一步强化;二是重污染天气应对还存在着预案不实、减排比例偏低等问题,没有能够有效地降低重污染天气带来的影响。此外,冬季气象条件更为复杂,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环境容量变小。去年入冬以来,冬季的小风、逆温和高湿的天气频率,已经接近了60%,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同时,这样的气侯条件,也造成了大气中气态污染物加快向PM2.5二次转化,生成更多PM2.5。

关于大气污染的成因和来源解析,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媒体、网络上大家对这个问题高度关注,大家纷纷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发表意见和观点。近期我们组织了多个权威的专家团队,从不同的角度,开展深入的研究和专题的研讨,应该说专家们对污染的成因,也是达成了一致的科学共识。

我想对于污染成因这个事情,应该理性的、科学的从三个层面上来看这个问题。首先是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产业布局,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生活方式等等方面,使得目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远超过环境承载力。这是大气环境质量仍然不尽如人意、重污染天气频发的根本原因。

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例,京津冀晋鲁豫国土面积占到了全国7.2%,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到全国30%左右,单位国土面积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4倍左右。进入采暖期以后,城乡居民的供暖,农村散煤燃烧取暖的排放,使得大气污染物在已经超载的基础上,还要再增加30%。同时冬季不利的气象条件进一步加重了雾霾严重程度,受全球气侯变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静稳、小风、高湿及逆温天数明显增加,去年入冬以来,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近20年来污染物扩散最为不利的气象条件。刚才我讲了,不利的气象条件也导致二次转化,生成更多PM2.5,加重了污染的程度。

1234567...8

编辑: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