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3-15 17:41
来源:
作者: 李晓佳
3月,又进入“两会”时间。5日下午,李克强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生态环境保护依然是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局良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污染防治攻坚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挑战还很多、很大。在两会期间,中国水网特别邀请到E20研究院院长、《两山经济》作者傅涛,针对目前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以及热点话题,分享观点和思考。全文共上、下两部分,此为下篇。
上篇精彩内容请点击:傅涛:企业要找准位置,认真做属于自己的市场
今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亮相“部长通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聚焦打好七场标志性战役,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环境治理等均在其中。E20研究院院长、《两山经济》作者傅涛认为,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环境产业发展的20多年中,经历了点状治理的1.0时代、以效果为导向的2.0时代,以及追求系统化、整体化服务的3.0时代,如今正进入4.0时代,这一时代下,要求真正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创造增量价值。
早期的供水、公交、燃气等领域,可以向老百姓直接收取费用,后来的污水、垃圾处理有政府专项收费支撑。这些都有明确的价费体制。20多年的发展历程,环境产业内这些好干的活都干完了,污水处理厂BOT、垃圾焚烧等领域已经十分火热。但新释放的绝大部分需求却没有清晰的财务支撑,如黑臭水体治理、地下水修复、土壤修复、大气治理等等。如果完全靠地方政府,根本没有办法达到治理效果。
可以说,现在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一部分是历史的欠账,治理完很难见到效益;一部分是生态性的需要,治理完没有直接效益。但难啃的硬骨头必须啃,因为这是生态文明的需要。
的确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足可预见未来更多需求的释放,那么如何把巨大的环境需求转化为市场需求呢?
傅涛建议,要为“两山论”的落地提供政策空间。如果“两山论”不能很好落地,很多治理就会是一个死套。但“两山论”的落地,不能仅仅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而是需要根本上的改变,在体制、机制、商业结构上下功夫。
实际上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最大难点是,环境管理要进入到精细化、均衡化的环境服务,需要更多精力的投入和资金的支持。如果还按原来的模式去做,已经行不通。就如同想用城市环境治理的办法,来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一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与其复制以往的模式,不如重新建立一个市场,改革原有的交易结构。建立“五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工程,统筹理念研究推广、公众的引导、技术支撑、金融支持和产业集聚的协同,打造“两山论”落地的系统解决方案,这就是“两山论”的核心思想。
傅涛指出,“两山论”的核心落脚到城市是绿色发展之道。E20研究院历经三年,对以邯郸、黄山等为代表的十几个城市进行调研发现,无论是工业城市邯郸,还是资源型城市黄山均在绿色产业化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城市类型不同,绿色化发展的阶段也就不同。从调研的结果看,虽然有一批城市在绿色化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能把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两条主线都探索通的还是凤毛麟角。
从现状上来看,95%的城市在探索通道上面临没有方向、没有经验可借鉴、难于创新等困境。
对于企业来讲,也要在“两山论”的指导下,进行创新,开拓市场,建立和选择适合自己的体系,而不是简单伸手向政府要钱。但目前还有95%的企业仍停留在末端治理市场。
针对以上思考,在“两山论”的指导下,傅涛在其著作《两山经济》一书中,重点谈到了四大价值规律:协同需求规律、生态供给规律、时空变现规律、循环奇点规律。他强调,只有改变价值交换的规律,才能真正实现突破。旨在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实现“少花钱、不花钱、甚至还赚钱做好环保”的目标(相关阅读:傅涛阐述两山经济:少花钱、不花钱、甚至赚钱做环保)。
通过四大价值规律的探索,傅涛认为,要真正走出困境,以实现少花钱、不花钱、甚至赚钱做生态环保的目标,还要充分调动产业的力量,发展两山产业,培育两山经济。这不仅需要产业的力量,更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
傅涛建议,要充分利用市场的手段,调动环境产业的力量,推动“两山论”在地方落地。发挥环境产业的力量,让地方在绿色发展转型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和通道。在“两山论”指导下,E20研究院利用“两山经济”总结的四大价值规律,在邯郸、黄山、湖州等全国多个城市进行了调研和实践。如在邯郸市,E20研究院建立了“产业绿色化发展管理评估象限”,帮助邯郸市钢铁、焦化等核心产业的绿色化转型寻找到了一个突破点。在探索中发现,市场化手段在落地“两山论”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很多城市在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环境企业也在积极地以“两山”实践为探索方向,寻找生态环境产业的价值奇点。如亿利集团沙漠治理的探索,不仅修复绿化6253平方千米的沙漠,也为社会创造社会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同时也有如十方环能、中农国盛等企业通过探索“环保+农业”的跨界链接模式,占据价值奇点;以及德华生态通过对生态湿地尾水处理模式的探索,实现生态价值循环增长,等等(相关阅读:从六大两山经济实践案例看环境企业如何构建价值奇点)。
一方面是先行者的探索和实践,一方面是找不到合适路径和方向的迷茫。
傅涛认为,这就需要对先行的实践案例进行更好的研究、总结和推广。建议政策给予支持,挖掘并树立一批两山经济的优秀案例,形成一套全国可借鉴甚至推广的“两山论”落地模式,让“两山论”理念真正融入到地方的经济发展中。
E20研究院一直致力于用市场的手段,联合环境产业的优秀企业,助推地方政府绿色发展的升级转型。已经帮助推动并整理了一些“两山”实践的优秀案例,目前还在寻找和搜集更多地优秀案例,希望更多的企业和机构能加入进来,更好地推动“两山论”真正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落地。
编辑: 赵凡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 、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长;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环境校友联合会执行会长;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董事。
曾经负责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多项水业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两山经济》 、《城市水业改革的十二个问题》、《城市水业改革案例与实践》、《市场化进程中的城市水业》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