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戴晓虎:新时期污泥处理处置的举措和途径

时间: 2015-09-17 16:34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戴晓虎

“我们必须要坚持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这条路,它应该是可以实现的,我个人也很有信心。”9月19日上午,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戴晓虎在“2014(第六届)上海污泥热点论坛”上乐观表示。他认为,我国不应再走污泥处理处置的低水平发展旧路,否则经过若干年徘徊之后,我们仍要从零开始。

图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戴晓虎

现阶段污泥处理处置的主要路径

在“十二五”之初,我国提出了污泥要实现80%无害化处理的宏伟目标,但戴晓虎认为,这一目标迄今为止未能实现。他指出,从污泥处置路线来看,“出路比较少”导致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目前只有填埋、焚烧、建材利用和土地利用等几种“出路”,其它的处置路线尚处于“孕育期”。

其一,是土地利用,但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一是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环保部、农业部等部门的诉求存在差异。二是对土地利用风险的过度渲染。三是我国污泥的泥质决定了不经稳定化处理会产生很多问题。所以,“这条路几乎被堵死了”,而这条处置路径在国外占到了50%到70%。

其二是焚烧处置。戴晓虎认为,我国成熟的单独焚烧技术还很缺乏,特别是沼气处理部分。一次又一次的事故出现,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不安全的感知。“这条路径大家在做,但目前还是在观望当中”。无论如何,这种路线可以处置掉35%的污泥量。

其三是建材利用。国际上高度认同日本的经验,即:经过焚烧以后达到建材利用。我国也有企业利用污泥制作瓷砖,但由于条件所限以及对环境二次污染的风险,这条路径在现实中较大程度地受到市场因素的制约。

最后是填埋。填埋处置在中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在发达国家,在“蓝色”理念的指引下,填埋是逐渐减少的。如2005年开始,德国就完全禁止填埋了。

戴晓虎同时指出,目前国际上已达成共识:从污水、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为基点,将来要逐步提升到资源化为主导的战略高度。当前,在国际国内研究领域,这方面是重要的研究热点方向。

改变既有现实的主要举措与途径

戴晓虎表示,要改变污泥处理处置的低水平发展局面,首先就要转变理念、观念。

在观念转变方面,他认为,活性污泥法应用了100年,污泥与污水从未被区分开来对待。他建议:决策层面必须把污泥处理看成是污水处理的关键环节;要改变只追求出水水质,不关注污泥的现状;改变只关注进一步提标改造(N、P),而不关注污泥中50%COD引发的二次污染的类似情况。

在理念转变方面,他认为,一定要参照国际发展潮流和趋势,将污泥与污水提升到“未来资源”的层面,将污泥资源化处理利用提升到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包括泥质改善、技术提升、市场社会需求等都要朝着这一方向发展。

戴晓虎认为,一旦理念转变以后,就应“一刀切”,坚持禁止污泥填埋,并将磷回收、将持久性有机物去除等。他认为这些都是污泥处置方面重要的核心举措。

12

编辑: 陈丹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