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6-11-21 09:56
来源:
作者: 王天义
9月24日上午,第五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公益金融与社会服务PPP的深圳实践”高峰论坛在会展中心举行,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联合国PPP中国首席代表、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主任王天义教授讲解了“公益金融与社会服务领域PPP模式”,现摘要整理如下:
今天论坛的主题蛮有挑战性,因为在一般人看来,公益慈善是一种慷慨,而金融则是一种贪婪,让慷慨和贪婪结合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你们在座的各位是做金融还是做公益,都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
深圳是一个富有挑战的城市,也是敢于迎接挑战的城市,大概这件事只有深圳敢做,而且应该能够做好。我也愿意把深圳这方面的经验带到联合国,带到国际社会。因为国际社会非常关注中国的PPP,也非常关注深圳的发展。
今天谈公益和金融,我想到了这两天媒体正在关注的两位熟人新事。一位是脸书32岁的扎克伯格夫妇决定未来十年捐出30亿美金用于攻克重大疾病,造福全人类。另一位是马云先生,他应邀出任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青年创业与小企业特别顾问,算是部长级别,联合国秘书长给他颁发了一本红色特别通行证,以便让他行走全世界,而他的年薪是一美元。
对此,我们时常会想会问,资本家与慈善家为什么能完美地结合在一个人身上?
作为一个资本家他必须追求效率和企业利益最大化,而且这种最大化的追求是得到社会认可的,因为它可以给社会带来创新和产品,所以说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马云等可以赚很多钱,但人们更关心的是他们提供这么好的产品让我们能够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和福祉。在商业领域,他们遵循的是市场法则,是聚财的法则,用公益慈善的理念去做企业是行不通的。但同时他们都明了散财与慈善的人生终极意义。如果资本家与慈善家能在一个人身上完美结合起来,那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趋于完美的人。
介绍一下社会服务领域的PPP。这个话题应该回到基础设施这样一个大的概念。基础设施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经济类或物质类基础设施,比如城市供水、供电、供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这类基础设施比较硬化、比较物化,既服务于个体也服务于团体。另一类是社会类基础设施,比如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这类基础设施比较软化、比较人化,主要服务于社会个体,最核心的是服务而不是设施本身。比如,一谈到教育你想到的可能不是学校的建筑和教学设备,而是师资和教学质量,医疗亦如此,这是社会类基础设施与经济类基础设施最大的不同。
PPP模式既可以应用于经济类基础设施,也可以在社会类基础设施领域加以运用。在社会类基础设施或称为社会公共服务中如何运用PPP模式?首先,社会类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的设立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公立、私立与公私合立(PPP)。在用PPP模式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上,又有三种选择:
一是企业既做设施也做服务。全能选手,比如养老,企业出资建设养老设施并提供核心的养老服务,与政府以BOT模式合作。
二是企业做设施政府做服务。企业只负责设施投资建设与维护,核心服务还是由政府来负责提供,这个模式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模式。比如公立医院大楼可以让企业负责投资建设和维护,发挥企业的管理效率,而医务人员和医疗服务仍由政府管理和提供。同样教育也可以如此设计,因为医疗、教育公益性很强,核心服务由政府来提供,可以更好地体现公益性和社会公信力。
三是企业做服务政府做设施。比如大型体育设施,如北京奥体中心是为了特殊目的而设立,企业是不会投的,而政府投完后弄不好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包袱,因为简单维护就需要花很多的钱,政府可能既不擅长维护更不擅长经营,于是可以考虑把大型体育设施日常维护和经营PPP化。
这三种模式,企业要么全干,设施加服务;要么只专注于设施,要么就专注于服务,对此需要政府因事制宜,需要企业量力而行。
作为社会类基础设施,我认为公立应该作为提供的主体模式,而PPP模式可能只能是一种补充,同时私立也应该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比如,社会存在主体性公立学校,也存在不少私立学校,存在主体性公立医院也存在很多私立医院,今后也会有一定比例的全面使用或局部使用PPP模式的学校和医院。
关于中国PPP,我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量力而行。全国有上万个PPP项目,有12万亿的投资规模,毫无疑问是全球最大的。在三年时间发展这么多PPP项目,会不会力不从心?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受影响的是整个社会,所以中国PPP一定要量力而行。一方面,我们要问政府在能力上准备好了吗?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问企业有能力自信吗?
从政府方面,以下几个能力必不可少。一是项目识别能力,什么样的项目适合做PPP?什么样的项目不适合做PPP,要心中有数,否则,该做的没做可能问题不大,因为以后还有时间做。但如果不该做的做了,可能就会留下大的隐患,未来付出大的代价。请记住政府是社会责任的始终承担者。
二是模式设计能力。PPP模式众多,需要因地制宜,因事而异,选择设计最适当的合作模式。
三是财政支付能力。PPP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也不是免费的午餐。很多PPP项目存在政府财政支付问题,一旦真的出现政府支付问题就真的成为大的严肃的问题。当届政府可以不做但不能无力“硬”做。
四是伙伴选择能力。
五是合作与监管能力。
从企业方面,也要准备好三个能力。一是投资与融资能力。二是技术与管理能力。三是定力。一方面,一个PPP项目往往要持续二三十年,很多公共服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简单重复,在这期间很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所以需要很好的定力和始终如一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PPP最核心的理念是合理回报,但是企业的本能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如何克服本能冲动,把追求长期稳定合理回报作为企业不变的理念和价值观,这也是在考验企业的定力。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一点或不能很好地坚持这一点,我相信你做不好PPP或者说你就不应该做PPP。
(来源:深圳社会工作学院 作者:王天义 发布时间:2016年9月25日)
编辑: 赵凡
联合国PPP中国首席代表、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