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第一现场】赵凤秋:专注高效厌氧技术 力争污泥处理极致化

时间:2015-09-11 17:41

来源:E20环境平台

湿污泥高效厌氧处理系统厌氧效率高、有机质转化率高、沼渣彻底减量化稳定化、有机质转化率高、出路广泛,可达到污泥(湿污泥)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处理和易腐有机质资源回收利用的效果,助力污水污泥面向未来的处理处理极致化理念落地。9月11日,在E20环境平台主办的“2015(第七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北京洁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凤秋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洁绿的湿污泥高效厌氧处理系统。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高效厌氧处理系统的研发、配套之路

北京洁绿成立于2004年,公司核心技术即是“厌氧技术”。自成立以后,洁绿做了以厌氧为核心技术的20多套系统。自2008年开始,洁绿开始关注垃厨余垃圾处理和污泥厌氧处理。2011年起,利用三年时间,通过中试研究和工程实践,形成以湿式厌氧为核心技术的厨余垃圾湿式厌氧处理系统及设备成套、湿污泥高效厌氧技术处理系统及设备成套两大技术体系及整体解决方案。其厌氧技术以微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利用微生态调控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为手段,精细打造了洁绿的高效厌氧反应系统。

由于厌氧和其他的生物处理不同,对安全体系的要求更严格。为此,在整个厌氧工程中,洁绿公司实施了系统防爆、设备防腐、人员防毒等系统所需的安全措施,安全理念贯穿落实在系统设计、建设、调试、运营、维护和系统大修等六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厌氧安全技术体系。

七大技术模块确保湿污泥高效厌氧处理系统5大特点

洁绿公司的技术开发思路是跟随市场需求,其研发目标为:缩短工艺链、打通产业链,形成持续、稳定、低碳的处理处置模式,减量化和稳定化效果最接近污泥焚烧处理,且残渣应为具有生物活性营养土壤,体现最终消纳优势,实现资源高效回收利用。

洁绿的“湿污泥高效厌氧处理系统”的主体工艺是湿热水解,主要设备是高效厌氧反应器,配套技术及设备包括:沼气净化及应用、沼液处理、厌氧热泵能量回收、厌氧系统安全体系、低压板框沼渣脱水等。这七大技术模块有机组合,确保了该处理系统具有以下特点:①厌氧效率高,停留时间10到15天。②有机质转化率高,沼气转化率达90%以上。③沼渣彻底减量化稳定化,由于有机质转化率高,沼渣以泥、沙等无机成分为主,可选择处理处置方式多种多样,出路广泛。④调试时间短:15~30天。⑤甲烷含量高:70%~85%。

污泥热水解厌氧中试详解

洁绿的5t/d的污泥处理中试研发基地,技术工艺为“湿污泥热水解技术+污泥厌氧综合处理技术”,配套技术和设备包括:膜生物反应器、沼渣板框压滤、沼气祖火燃烧放空、配套压力蒸汽锅炉及软水系统、余热回收及安全防腐及报警技术尝试等系统设备。

由于污泥热容大,无空隙,导热、传热性差,加热困难,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摸索加热方式和加热程序,解决传热均匀性难问题。作为研究内容,我们研究了污泥热水解中的温度与垃圾关系,结果如下:

1111111111111111111111.bmp

洁绿用的是经过改进之后的厨余垃圾热水解反应器,用时52分钟。经过热水解后,污泥流动性大大增强,输送更方便,有机质含量基本是58%-71%,可生物降解的有机质含量达到10-14万mg/L。但热水解后,物料温度高,对输送泵、管道材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22222222222222222222.bmp

经过热水解后,厌氧沼渣脱水性更好,低压板框(5Kg/cm2)压滤后,含水率40%±,含有机物率4.8%,泥饼可以作为填埋场覆盖土或园林苗木、花卉绿化栽培用土,也可作建材的黏土替代品。

3333333333333.bmp

综上,“湿污泥高效厌氧处理系统集成技术及装备”易腐有机质厌氧处理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达到污泥(湿污泥)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处理和易腐有机质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可助力污水污泥面向未来的处理处置极致化理念落地。

温馨提醒:

本次论坛,E20环境平台正在进行“第一现场?直播报道”,更多精彩内容可直接浏览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论坛专题直播网页:http://zt.h2o-china.com/meeting/2015/shsypc/liveshow.php,或者关注E20水网固废网微信公众号(chinawaternet)“第一现场”栏目。

编辑:李艳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