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吉林省发布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全文)

时间:2017-02-24 15:14

来源:吉林省环保厅

  实施环保 “领 跑 者”制度。 按 照 国家 要 求, 全 面 推 行 环 保 “领跑者”制度。按照国家实施细则的要求做好我省申 报把关工 作,同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对获得环 保 “领跑者”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激发市场主体节能减排内 生动力,激励、引导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第七节 开展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省以下环 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办发 〔2016〕63号)和省委、 省政府部署, 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

  第五章 加强能力建设 补齐监管短板

  从环境执法、环境监测预警、环境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全面完善和提升监察执法、监测等环境监管机 构硬件配备水平, 力争建成环境要素全监管、 环境治理精准化、 预警预报溯源全实现、环境信息全收集的综合信息支持体系。强 化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及能力培训。

  第一节 提升环境执法监管能力

  加强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强化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建立条块结合和综合执法的监察模式,推动环境监察工作向农村地 区延伸,加强市、县级环境监察机构移动执法系统、调查取证装 备配备,健全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立起产、排污关键环 节视频监控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精准管理。完善环境监察人 员选拔、培训、考核等制度,充实一线执法队伍,定期开展环境 监察能力竞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等活动,提高队伍专业化 水平。到2020年,县级环境执法机构装备基本满足需求。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健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 系,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县级辐射环境监管机构,加强核与辐射 安全监管独立分析和实验、信息共享、交流培训,提升核与辐射环境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完善省、市、县三级辐射环境监测网 络建设,实现一线、二线核与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全覆盖,完成省 级辐射实验室达标建设。建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核与辐射安全监控预警与应急响应平台,不断提高辐射源 信息化监管水平。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核与辐射环境监管人 员的业务水平。

  加强固体废物监管能力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县级固体废物环境监管机构,加强固体废物日常监督管理,做好危险废物经营 许可证发放及管理工作。 完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体系, 提升对废弃物焚烧、 制浆造纸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二噁英类 POPs和含多氯联苯电力设备污染排放情况的监督性监测能力。

  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环保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推动乡镇 (街道)设立环保所, 每个村 (社区) 设立 1— 2名生态环境监督员开展监管工作,东部地区依托林业站设立环 保所,中部地区依托畜牧站设立环保所,西部地区依托水利所设 立环保所,城市区域整合环境监管与城乡整治。 各县 (市、 区) 环保部门结合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环境监 测、环境保护大数据、环境司法、环评中介等管理服务方面的作 用,持续提高基层生态环境监督能力。

  第二节 完善监测预警网络体系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研究制定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 络建设实施方案, 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 以县 (市、 区) 为单位建立监测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生态环境监 测网络, 逐步实现环境质量、 重点污染源、 生态状况监测全 覆 盖,满足各层级环境质量评价与考核要求。按照 “一级部署、多 级应用” 的 原 则, 加 快 推 进生态环境监测平台建 设, 构 建 省、 市、县、乡四级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有效汇聚和互联共享机制,实 现全省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快速分析、预警研判、交换共享、实时 发布。加强土壤中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污 染物监测。加强无人机遥感监测和地面生态监测,建立天地一体 化的生态遥感监测系统,构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到2020年, 全省建成108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170个水体环境质量 自动监测点、1136个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2287个噪声监测点、45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13个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点、15个地 膜残留监测点、973家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构成的生态环境 监测网络。

  加强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 警,提高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水平,强化大气污染源追踪与 解析;加强重要水体、水源地、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等水质监测与预报预警,建设水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完善重点排污单位 污染排放自动监测与异常报警机制,提高污染物超标排放、在线 监测设备运行等信息追踪、捕获与报警能力,增强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与处置能力。开展化学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型 特征污染物及危险废物等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提高环境风险 防控和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

  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综合能力。加快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发 展相关规划,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综合素 质和能力水平。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保障能力,重点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环境应急监测等 能力建设,提高样品采集、实验室测试分析及现场快速分析测试 能力。加强社会化检测机构管理,推进政府购买生态环境监测社会服务,提升基层监测能力。严格监测质量管理,保障生态环境 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第三节 加快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

  建立覆盖全省的数据传输网络和通道。依托环保专网、互联 网、3G/4G 网络等, 建成覆盖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及污染源企业 的传输网络和通道;建立数据采集、信息传输、网络平台建设相 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接口,保障网络便捷畅通稳定,实现环境 数据信息 “全省覆盖、全网共享、全程可控、全时可用”。

  建立吉林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 推动系统整合互联和数据开放共享, 促进业务协同。以生态环境共治为目标,按照 “一级部署、多级 应用、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建设吉林省生态环境大数 据平台。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由生态环境全方位监测系统、污染源监控与监察系统、视频监测系统、环境信息公开公示系统、生 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平台及生态环境行政管理平台组成。通过生态 环境大数据建设和应用,实现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监管精 准化、公共服务便民化。

1...56789101112

编辑: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