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6 09:36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机动车远程在线监控网络建设。
完善机动车遥感监测网络,2019年9月底各设区市至少完成10个固定式和1个移动式遥测点建设。全省建成固定式遥测点至少130个,移动式遥测点至少13个;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不透光度、林格曼黑度。完成遥感监测信息平台升级建设,展示全省的机动车排气遥感监测点位的地理分布位置及污染状况,高效筛选高排放车辆,通过流量分析和模型演算,获取全省机动车排放污染状况。推进全省机动车遥感监测网络联网,构建国家-省-市三级联网的遥感监测系统平台,形成“天地车人”一体化机动车排放监控系统。构建重型柴油车车载诊断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强化现场路检路查和停放地监督抽测;2020年1月1日起,将未安装远程在线监控的重型柴油货车列入重点监管对象;推进工程机械安装实时定位和排放监控装置,建设排放监控平台,2020年10月底基本完成。
3.建设完善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控网络和质量控制体系。
拓展污染源监控联网范围,建设完善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网络和质量控制体系。2019年,对重点排污单位全面安装自动监控设施,推进监控设施数据传输标准改造,进一步提升监控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分析能力,提高监控数据的合法性、有效性,提升污染源监管现代化水平。按照《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要求,加强自动监控设施设置参数的动态监控管理,实时动态收集污染源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日志、工作状态、参数信息、标记数据等信息,提升系统联网能力、存储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系统间对接联动能力,以及监控数据质量大数据分析评估能力。2020年,加强污染源监控动态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污水处理厂安装自动校标设施、同步留样设施,实现监控系统数据异常远程取证,提升自动监控数据的有效性,为精准执法提供数据支撑。
4.工况用电监控系统及网络建设。
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改善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建立工况用电监控网络,2019年完成用电监控系统建设,初步完成主要大气排污单位用电监控设施的安装与网络建设,采集排污单位各工段生产和治污设施的用电等信息,掌握污染物排放规律,促进精准治污。
5.排污许可一证式监控管理网络建设。
建设省级排污权在线申报、监控、审核、交易全过程一证式一体化管理网络。打通与国家排污许可证申报和发证平台的数据联网接口,对我省排污许可证数据动态更新;对排污许可企业各工段用电、用水等大数据信息进行采集,通过模型计算核定与校验排污单位实际排放量,为排污单位排污权的核准提供依据。登记管理全省排污单位排污权属,为建立排污权抵押融资租赁提供基础支撑。实现排污许可证系统与环境执法系统的对接,为围绕许可证执法、依证执法提供全面完整的数据支持。打造覆盖面广、标准规范、数据准确、体系完整、应用广泛的环保物联网示范工程。
6.重点行业工况监控网络建设。
依据生态环境部《火电厂烟气排放过程(工况)监控技术指南》《污水处理厂污染源排放过程(工况)监控技术指南》等技术规范,对全省重点排污单位中火电厂、重点污水处理厂、重点固废处置设施建立工况监控网络,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根据工艺设计,对生产设施、治理设施运行的工艺参数和电气参数进行监测,与末端监测数据形成完善的数据链条,全面监控大气、水污染物治理效果和排放状况,分析监测数据真实性等情况。2019年首先完成沿江8市重点行业监控网络建设。
7.生态环境视频监控网络。
建设多业务兼容、可平滑扩展的生态环境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对重点排污单位的总排口、监控仪表进行视频监控联网,对工业园区进行视频监控联网,对国家级生态红线区的24个自然保护区、13个重要湖泊湿地的核心保护区域、90个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重点红线区域实施视频监测,对全省移动执法视频记录实施省级监控。通过统一的RTSP、SDK、GB/T28181等通用视频标准,将视频监控设备连接到统一的环保云,实现多业务视频数据的异常时自动取证与动态报警等功能。
8.油气回收自动监控网络建设。
参照生态环境部《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建立全省油气回收在线监控平台,对符合联网要求的企业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装置进行在线监控和全省统一联网,对联网企业建立长效监管考核机制。监督企业切实减少VOCs及颗粒物PM10、PM2.5排放,促进空气质量改善。
9.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监控网络建设。
建立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监控网络,提升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监控能力。2019年,建立集工业园区、化工园区监测、监控、应急、固废、管理于一体的“绿色园区”云平台,全省统一开发,省-市-县-园区四级网络共享。出台工业园区监控系统集成规范,对128个工业园区、53个化工园区水环境、空气环境、噪声环境的自动监测系统、周边环境质量监测系统,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状态监控系统、工况自动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应急管理系统,以及环境管理台账等信息进行集成。2019年首先完成沿江8市化工园区(集中区)监控网络建设。
10.建设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系统及监控基础设施。
建设集GIS、信息情报、态势分析、网络通讯、指挥调度、协同联动、跟踪督办、应急指挥、监控预警于一体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系统,开展污染源排放与环境质量响应的综合关联分析,分析挖掘污染变化规律,提升监控服务能力。建设安全可靠、标准规范、扩展性强的监控中心基础设施,实现监测监控大数据高效汇聚、质量控制、实时预警、协同开发、合理利用以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监测监控数据的合法性、合规性、完备性、有效性。建设同城备份机房和异地备份机房,实现基础设施“两地三中心”容灾备份体系。市级生态环境部门按标准建立市级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建设数据计算和存储节点,配合与省生态环境厅开展数据交换和存储。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