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发布:双碳、新能源、治污这样干

时间:2021-11-02 14:36

来源:中国水网

系统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继续保好水、治差水、增生态用水。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科学规划供水布局,全面统筹、合理规划流域、区域内的饮用水水源地。加强东江、西江、北江等主要水源地供水片区内及片区间的联络,构建城市多水源联网供水格局。合理安排、布局农村饮用水水源,全面完成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规范化建设和清理整治工作。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推动工业、城镇、农业农村、港口船舶等污染源治理。加强韩江流域综合治理,加强东江、西江、北江、鉴江等优良江河及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高州、南水、鹤地等重点水库水质保护,推进一级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消除重要水源地入河入库河流劣Ⅴ类断面,试点开展高州水库、新丰江水库入库总氮控制。强化重污染流域干流和支流、上游和下游、左岸和右岸、中心城区和郊区农村协同治理,构建一体化治水机制。因地制宜采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措施,全域推动黑臭水体整治修复。建立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全面开展地下水污染分区防治。加强水生态系统修复,深入开展美丽河湖创建,推进"湾区引领,十廊串珠"的万里碧道建设。构建河湖生态廊道,保持韩江干流潮州段、枫江干流等区域生态系统连通性和完整性。推进潼湖、淡水河、石马河、黄江河、榕江、廉江河、小东江流域彭村湖等一批水生态系统修复示范工程。到2025年,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不低于89.9%,县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系统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源头管控,建立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规范化管理机制,落实新改扩建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隐患排查、自行监测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以确保农产品质量为目标全面落实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措施,建立健全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动态更新机制,建立优先保护类耕地周边禁入产业清单。加快建设运营全省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支撑建设用地地块全生命周期土壤环境监管。创新完善工业污染地块治理方式,鼓励采用"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到2025年,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2%和93%以上。

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深圳国家"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加快推进珠三角其他各市"无废城市"建设,鼓励粤东西北各市同步开展试点。制定完善工业固体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等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在重点行业实施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完善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信息平台,推进固体废物收集、转移、处置等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工作。建立和完善跨行政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和部门联动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9%以上。

专栏7环境污染治理重点工程

1. 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实施饮用水源地及优良水体保护工程、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要河湖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实施水生态流量保障工程、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重点河口海湾综合整治工程、美丽海湾及美丽河湖创建重点工程。

2.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实施石化、水泥、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企业深度治理工程,实施天然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工程,实施涉VOCs排放重点企业深度治理工程。

3. 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开展典型行业用地及其周边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程、土壤-农产品加密调查工程、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工程。实施一批农村地下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及实施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保障工程。

4. "无废城市"建设工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无废试验区"。推动"无废园区""无废社区"等细胞工程。支持中山翠亨新区"无废新区"建设。

第二节 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

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区域包容性为目标,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与土地综合整治、新区开发建设、生态旅游等深度融合,推动城市整体升级和乡村全面振兴。

优化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和要素配置,科学确定各类城镇建设用地比例。引导产业空间集聚增效,加强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匹配,加强现代化商务设施配套。提升生活空间品质,做好与人口发展相匹配的居住空间布局,适度提高居住及配套用地的比重。加强城镇开发边界内亲民蓝绿空间建设,织密城市绿地网络,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加强健康化、艺术化的公共活动空间供给,为居民提供更多休闲文艺体验空间。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构建智能精细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格局。加强韧性城市建设,着力补齐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短板,提升社区防灾自救能力。加强县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加大易涝点整治力度,进一步提升县城防洪排涝能力。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加快推进"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提升体现文化特质的城市空间和建筑风貌,通过织补、连接、创意利用等多种方法保留城市历史记忆。加快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国家示范县、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等示范建设。到2025年,公园500米服务半径覆盖城区居民区面积比例达80%以上。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动。落实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和运行机制。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动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维市场化与监督社会化,全面提高乡村旅游区等公共厕所覆盖率。提升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水平,推进农村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建设,实行清旧补绿、拆旧建绿,推进农户房前屋后院内、村道巷道、村边水边、空地闲地绿化美化。加大中小河流和乡村水体生态治理力度,保护好村域水面、水质,实现河道清洁,水体流畅,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实施耕地河湖休养生息,健全天然林、水源涵养区、滨河滨湖带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加快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管理政策,强化农村住房规划管理,制定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和负面清单管理文件,引导形成各具特色的村庄格局风貌。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粤东西北地区80%以上行政村、珠三角地区全部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1...9101112131415...20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