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发布:双碳、新能源、治污这样干

时间:2021-11-02 14:36

来源:中国水网

第三节 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湿地和红树林等重要生态系统建设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质量和稳定性,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强化湿地生态保护。推进湿地分级体系建设,逐步推动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野生动植物主要栖息地原生地、重要的饮用水源地申报国家重要湿地或认定省重要湿地。鼓励湿地资源丰富、保护成效显著、符合国际湿地城市认定标准的城市申报国际湿地城市。推动尚不具备建立自然保护区或湿地公园条件但生态区位重要、功能明显的湿地设立湿地保护小区。加强湿地生态修复,以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地和小微湿地为重点,采取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方式,修复退化、受损湿地,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采取水鸟聚集区保护、湿地生境营造提升、生态廊道连通等拓展水鸟生活空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转变湿地资源利用模式,推进特色鲜明、覆盖城乡的湿地公园网络建立,加强具有碳汇功能的天然湿地保护。到2025年,全省湿地保护率不低于52%,省级以上重要湿地数量50处以上。

加强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实施红树林整体保护,将分布在沿海地市的红树林相关自然保护地,以及自然保护地外现有连片的红树林,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建立红树林资源动态数据库及监测体系,严格红树林用途管制,从严管控红树林。推进镇海湾、水东湾、雷州半岛等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红树林纳入自然保护地管理。加强红树林自然保护地管理,有序开展国家级、省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推动红树林自然保护地规范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到2025年,我省完成营造和修复红树林面积8000公顷,其中营造红树林5500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2500公顷。

第四节 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

深刻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做好生物多样性基础监测和调查工作,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培育具有全球代表性的地带性森林植被带。保护修复全球同纬度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重点保护南岭山地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云开大山、云雾山、莲花山、罗浮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修复雷州半岛热带季雨林生态系统。重点加强报春苣苔、丹霞梧桐、大苞白山茶、仙湖苏铁、猪血木、紫纹兜兰、广东含笑、苏铁、兰科植物类型等珍稀濒危植物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野外回归。

构筑全球候鸟迁徙驿站和珍稀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加强汕头韩江-榕江口、汕尾海丰、惠州考洲洋、深圳湾、广州南沙-中山南朗-珠海淇澳、江门黄茅海西岸、阳江海陵湾、茂名水东湾、湛江雷州半岛东西两侧海湾等全球候鸟迁徙路线重要节点的湿地保护和修复,提升广东沿海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亚水鸟迁徙通道上重要停歇点和越冬地的作用。重点推进珠三角地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将重要湿地节点和水鸟集中分布区联为一体,拓展水鸟分布空间,改善水鸟繁殖地、迁徙停歇地、越冬地环境质量,打造"候鸟湾区"。加强云豹、小灵猫、中华穿山甲等大中型哺乳动物迁徙廊道建设,畅通鲥鱼、花鳗鲡等水生生物洄游通道,构建珍稀野生动物迁徙廊道体系。

建设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整体推进三大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四大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一个生物多样性综合保护优先区建设。加强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保护体系建设,健全野生动物救护网络,提高救护繁育能力。针对勺嘴鹬、黑脸琵鹭珍稀濒危水鸟,建立越冬地同步调查监测与保护网络。对鳄蜥、英德睑虎、黄腹角雉、穿山甲、中华白海豚、中华鲎、绿海龟等具有广东特色的珍稀濒危物种开展专项调查、建立监测网络或者实施迁地保育工程,根据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和受胁因素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加大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的支持和建设力度,实施华南虎、穿山甲等重点物种保护工程。加强松材线虫、红火蚁、薇甘菊等外来物种防控和管理,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及风险管理机制。

专栏 10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点工程

1.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南岭国家公园、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湿地及红树林保护修复工程、海岸带综合示范区建设工程、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工程等。

2.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公益林精细化管理系统。实施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纵深防护林等防护林建设工程。实施高质量水源林、大径材基地、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

3.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工程。实施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进清远、河源、韶关原生型亚热带常绿阔林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实施华南虎、穿山甲等重点物种保护工程和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红火蚁、薇甘菊等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程。实施珠三角水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开展全省重点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监测,开展生物多样性动态评估。实施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提升项目。

第七章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统筹协调机制

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一节 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突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到2025年,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环境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

1...12131415161718...20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