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附项目 广东肇庆环境综合治理和环保产业规划(2016-2030年)(征求意见稿)

时间:2017-11-02 15:27

来源:广东肇庆市政府

健全跨界区域联动机制。深入实施珠三角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和广佛肇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深入开展粤桂肇庆跨界区域环境合作,完善区域环境安全应急联动机制。完善区域环境安全应急处理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分工合作、社会各界联合互动的突发环境安全事故应急启动、协调联动和快速处理机制,建立跨区域处置突发环境事件联合指挥部和联动协调小组。共同制定针对不同风险源的突发环境事件联合行动应急预案,以控制污染事故、维护环境安全为中心,建立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环境应急处置的联动。

(二)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将环保产业培育发展为肇庆的主导产业

1.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大对环保产业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以环保装备制造、环保产品生产、环保服务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为发展导向,扶持其投资、研发及生产,引导和推动处于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环节的产品生产和服务,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

进一步优化全市环保产业空间布局,逐步打造形成“一核三区”的环保产业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促进环保产业区域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2.培育特色产业基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立足现有环保产业集聚基础,着力打造一批规模经济效益显著、专业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较强的环保产业基地,力争逐步形成一批环保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启迪环保科技城(肇庆)、中丹环保产业园、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环保装备基地)等重点产业基地,加快环保产业园区和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保产业体系,引导和带动关联企业进驻,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坚持“壮大现有的,培育本土的,引进外来的”工作思路,培育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经济实力强、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能力强的环保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以成为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3.培育骨干企业,积极探索发展模式。

发挥骨干企业和名牌效应的带动作用,继续做大做强现有骨干企业,壮大中小型企业,在重点领域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企业,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服务于龙头企业的发展格局。同时,积极推进环保投资社会化、产权多元化、运营市场化的环保产业发展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成功模式。

2018年起逐步建立环保产业重点龙头骨干培育企业名录(包括在建、新建的重大项目),重点扶持全市年主菅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在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的“专精特新”优势企业和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的成长型环保产业龙头骨干企业。推动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优化,积极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创建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产业联盟主导型、掌握核心技术型的“六型企业”,进一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支持企业重点项目建设,特别在企业创业初期资金不足、扩大规模用地缺乏、融资较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借助肇庆新区平台促进全市环保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发展,以启迪环保科技城(肇庆)、中丹环保产业园为截体,加快引入桑德环境、启迪水务、清华阳光、博天等一批环保知名企业进驻。到2020年实现肇庆市环保产业超百亿元企业零的突破。

4.加强人才引进,壮大环保领域技术队伍。

引进和吸纳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尤其要重点引进和培养环保专业技术人员,逐步提高环保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及其在环保领域从业人员中的比例,构筑人才高地。引进环保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形成多层次人才队伍,为环保产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和支撑。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人才发展战略,落实制造业“高端人才聚集工程”,深入实施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广东特支计划”等国家及区域重大人才计划,依托各地产业园区、基地中心,组织开展海外专家南粤行、海外人才招聘推介洽谈会等活动,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积极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特聘专家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等。到2020年环保类创新创业团队与领军人才达到10个(名)以上。

2.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建设产业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节能环保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工程研究中心与实验室,支持企业牵头承担节能环保领域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建设由上、中、下游节点组成的垂直创新链,由具有相关业务和互补业务的节点组成的水平创新链。创建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增强基础创新能力和系统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成果评价和产业化项目筛选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知识产权投融资机制建设。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共享各类科技资源,培育一批集研发、孵化、制造于一体的国内外领先公共服务机构,提升节能环保产业技术配套服务能力和水平。

鼓励和支持企业与有关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合作,与国内优秀高等院校开展高水平节能环保学科建设。支持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设节能环保领域国家、省市级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大力推进肇庆市节能环保领域创新载体建设。到2020年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以上。

3.完善政策法规,优化发展环境。

为优化环保产业内部发展环境,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应加强和完善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和外部环境,形成促进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政策法规体系。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完善肇庆市环保产业行业规范、准入标准等相关制度,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扩大环保标识范围,强化标准标识监督管理,促进公平竞争、有序竞争,为环保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4.加快实施重点工程,拉动产业市场需求。

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和环保产业重点工程,形成对环保产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动,带动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围绕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领域环保需求,挖掘应用潜力,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环保产业,拉动环保产业市场的有效需求和持续发展。

1...10111213141516

编辑:刘影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