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厦门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发布,描绘厦门市生态环保工作蓝图

时间:2021-12-27 10:03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

2.规范工业固体废物收集处置

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督促指导企业登录福建省固体废物环境监管平台完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帐,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可追溯、可查询。加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全面推进工业固体废物企业间、行业间、区域性、社会性废物循环利用进程,推进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延伸,构建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体系。进一步规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深化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的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污泥处置水平。

加强危险废物处理。扩大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利用规模,推动厦门市工业废物处置中心二期项目建设。针对在册危废利用处置企业,实施“培育一批、提升一批、整治一批”工程,着力加强联合监管、政策扶持和优胜劣汰,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技术升级,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提升利用处置综合能力,将危险废物重点产废单位和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纳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范围。加强重大产业规划布局的危废评估论证和配套处置设施建设。

加强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与监管。提高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与监管能力,促进源头减量化和资源化。鼓励企业开展工艺升级改造,鼓励危险废物产生量大的企业自行配套建设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加强建设项目环评对危险废物种类、数量、去向、污染防治措施等论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危险废物以副产品名义逃避危废监管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节 深入推进园区污染治理

1.强化工业园区污染防治和升级改造

继续以企业和工业集聚区为重点,实施“一园一策”“一行一策”,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实施重点行业专项治理,推进清洁化改造,实现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分类管理、分期升级改造和雨污分流改造。加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污水管网排查整治,全面提升工业园区和企业集群发展质量和环保治理水平。对现有园区载体进行整合提升,完善公共设施和园区配套。加快建设同安翔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加快推进软件园三期、两岸金融中心核心启动区、生物医药港、机械工业集中区、翔安临空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全面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升工程,2025年实现所有工业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

2.提升工业园区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推动绿色园区建设,指导园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园区。逐步推进传统制造业差异化清洁化改造,提高工业园区整体能源产出和水资源产出效率,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依法推进清洁生产,在重点行业深入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探索开展行业整体审核模式。现有传统产业力争3至5年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符合行业规范条件要求。新改建传统产业的项目,各项指标需执行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对高能耗高污染项目,重点指标要达到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适时制订严于国家要求的清洁生产标准和行业准入条件,逐步推动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

3.推进重金属重点污染源整治

动态更新涉重金属全口径清单。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完善重金属相关行业准入条件,禁止新建落后产能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企业的建设项目。严控新上项目涉重金属排放量指标,实行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等量置换”“减量置换”。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染整治,定期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强化对重金属污泥的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理处置。

4.推进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

严格建设用地环境准入。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供地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防止新增建设项目造成新的土壤污染。实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土壤污染防治要求。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严控污染场地流转和开发建设审批,对涉及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以及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在土地规划、土地收回收购、供地、改变用途、开工建设等环节,实施严格的准入管理,防止未按要求进行调查评估、风险管控不到位、治理修复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污染地块被开发利用。鼓励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减少土壤污染。

强化企业生产过程管控。加强污染源头监管,做好污染预防措施。强化土壤环境监管和执法检查。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鼓励实施防渗漏改造,到2025年,至少完成一轮排查整治。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并按年度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排放情况。提升末端治理水平,禁止直接向土壤环境排放工业废水和倾倒、填埋固体废物。落实企业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加强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污染隐患排查,发现污染隐患的,及时采取技术、管理措施消除隐患并建立档案。

第三节 强化园区环境管理

建设环保智慧园区。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进园区智慧化建设,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平台和对内对外服务运营平台。整合园区有组织、无组织排放监控监测、能源监测、大气污染、水污染监控监测等统一监测平台,推进全市自动监控统一联网;对企业水、电、燃气、蒸汽等数据进行物联网远程采集分析,实现园区能源调度及节能降耗。支持鼓励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完善园区环境风险管控。开展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开展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试点,落实有效的环境风险防控设施,确保环境安全。加强电镀、垃圾焚烧、环境治理等行业环境风险防控。提高金属表面处理等行业环境准入门槛和环境安全水平,加强对危废处置行业环境风险管控,强化贮存、处置的环境监管。

推进环保管家第三方治理。深化火炬高新区第三方治理试点改革,在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重点行业等领域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引导培育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主体,探索治理企业跟投业主项目模式和区域化、一体化环境综合服务模式。鼓励采用“环境修复+配套建设”的工业污染综合治理模式,健全第三方治理环境监管机制。

1...10111213141516...19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