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2019固废战略论坛(下):垃圾分类之辩—四大博弈 红蓝交织

时间: 2020-02-03 09:34

来源: 中国固废网

作者: 潘功、李少甫、刘琪、丁宁


每个人都有立场,企业家们都有立场。我们都可以理解,立场背后也有逻辑性的高低(在前面图中的位置高低体现了观点的逻辑性),因此不能简单因为观点不同而拒绝听取对方的意见,还是要深入他的推理过程来理解一个复杂事务的全面性,逻辑高的观点和看法更值得关注。综合来看,在前面图中越有逻辑(高)且越靠中间的观点,是我们越应该认真看待的。上述图中的所有观点,我们都有认同的角度以及保留意见的角度,在后面的内容当中会有详细的辨析。

虽然在垃圾分类问题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立场不同但是逻辑性强的观点,以及各个城市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尝试做法,但是关于垃圾分类的争议却没有丝毫减弱,始终没有统一的意见出现。比如像左健老师刚刚演讲中提到的日本这种模式在国内就很难实施(相关链接→左健:中日比较后对中国大城市全面推进垃圾干湿分类的再思考)。日本人自己买垃圾袋,我们在宁波的垃圾收费机制中讨论了各种方案,买袋子花的不仅是袋子钱,还包含着垃圾处理费,所以导致日本人为了尽量少花钱买袋子而少产生垃圾。这一点在中国国情差异较大,我国目前很多地方的垃圾分类过程中奖励送垃圾袋部分居民都不屑于拿,一方面是由于可以获得塑料袋的途径太多,另一方面居民也可将垃圾扔到马路边的垃圾桶中,且违法成本较低。上海自从垃圾分类强制实施以来,环卫部门发现马路边上的垃圾桶中垃圾多了很多,就是一个印证。而杭州则采取了路边撤桶的做法,减少马路上的垃圾桶(相关链接→今后垃圾只能拿回家扔?何时撤桶?杭州城管回应垃圾分类热点)。

可以看到我国部分城市在垃圾分类方面做出的不同实践和各个角度的言论都引起了各种不同的争议。这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我国垃圾分类发展未来走向的更深入思考。

“不可能三角”之垃圾分类

image.png

博弈是什么?博弈就是权衡,是承担最小风险获得最大收益,是不同主体如何面对不同的外部条件和自身特质在各个矛盾之间如何通过权衡取得最大公约数的问题。生态学中的博弈最经典的问题到底是生多点还是生少点?有的物种属于生多点(R策略),生一堆小蝌蚪,总有一个能活下来。而有的则属于少生点(K策略),像大象,就会活的更加精致,对下一代的照顾也会更加的周全一些。K策略和R策略没有绝对的高低贵贱之分。环境安稳适合K策略,优生优育,强大种群。相反环境暴乱则适合R策略,到处生,到处播撒,总能活下一两个。K还是R策略的选择不是唯一的。在垃圾分类当中也是如此,要有不同选择,一定不是一刀切,也一定不是全国一盘棋来做,而是一城一策、一时一策,就需要博弈和权衡。我们在后面的内容中对此将有详细展开。

事发异常必有妖,三不可能走起来。我们发现事情只要难做,一定是处在一个“不可能三角”之中,最直接的例子比如买房的问题,又想便宜,又想面积大,又想位置好,不可能,导致我们很痛苦。实际上垃圾分类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将其归纳为生态可持续、人时可接受、经济可承受三个方面,目前来看垃圾分类就是在这三方面因素当中暂时无法找到全部满足的可能,亦或是没有足够的空间使得这三方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比如如果不考虑生态持续问题,所有垃圾一烧了之,挺好,省力省钱,但是未来可能面临一个生态系统崩溃的局面(代际公平问题)。或者比如政府不花钱,居民多出力精细分,像日本那样分出18分来,人家居民也不一定愿意,累死了。再或者让政府多花钱,像杭州余杭那样政府补贴企业去上门收,这样居民不那么辛苦,但是一户一年近400元,太贵也无法持续。因此这三个因素的权衡中间一定有很多东西让我们思考。在这些不同意见的辩论里我自己并不没有特别坚持的方向,论科学,我不一定说得过左老师,我也说不过徐老(dà)师(pào),我更说不过王凯军老师,这里我想尽力做的是为行业同仁们提供一些权衡思考的标尺。

三大成本,权衡博弈

1579397466225728.png

昨天刘晶昊秘书长的报告说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在谈环卫行业发展的历史,其主要目标是从清洁卫生到环保再到垃圾分类,跟我们右侧图中的理念又一次吻合了。这几年来我每次跟刘晶昊发言都是会在某个重要的角度保持了不约而同的默契。

环卫业务发展的初期,在城市刚刚发展的时候其目标仅需要达到小时空的无害,也就是卫生保洁,也就是只要把垃圾运到城外(看不到的地方堆弃/简易填埋)即可,是我们所说的固废行业的1.0时代。到了90年代以后,进入了环保的年代,焚烧兴起,追求的是无害化、稳定化和减量化,这是更大时空上的安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固废行业的2.0时代。我们现在考虑的是什么呢?化石能源会枯竭、碳循环被打破了,何品晶老师说的更可怕了,微塑料问题,烧也不行,埋也不行,总之只要用塑料就完蛋(相关链接→同济大学何品晶:热话题与冷思考 垃圾分类影响下的固废大格局)。所以我们在追求的是有多米诺效应的长时空下的安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固废行业的3.0时代所带来的生态要求。提出了要源头减量、减少使用、加强循环等,行业发展的目标进入生态级别。

1579397498994838.png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在这些要求提升的过程中,每提升一级都是要花钱的。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所带来生活的奢侈化,现阶段发展的生态成本越来越高。为了我们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其实就是代际公平问题),我们必然要把这个生态成本拉下来。那么就无外乎两种形式,要么经济成本,要么人力成本,来化解我们高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高企的生态成本。这个选择的过程中间自然会产生很多博弈,博弈就会带来很多的痛苦。

1234567...8

编辑: 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薛涛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此前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焚烧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天津创业环保、中建环能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