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全文 | 《上海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

时间:2017-07-17 13:19

来源:中国固废网

3.重点项目工程有力实施

大力实施节能低碳项目。累计推广节能灯796.2万只、节能家电329万台,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5.77万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40.37万辆、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21081台、S7及以下系列变压器11530台。组织实施重点工业节能技改项目398项,实现节能量99.4万吨标准煤。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335万平方米,已颁发绿色建筑标识项目面积2667万平方米。实施船舶动力装置节能技改、港口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RTG)油改电等153个项目,实现节能量27.1万吨标准煤。

推进林业碳汇和适应气候变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郊区林地和中心城区公共绿地建设,完成造林22.5万亩,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5.03%。加快实施防汛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千里海塘、千里江堤、区域除涝、城镇排水的“四道防线”。

4.政策体系和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完善

持续完善“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管理模式,探索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每年对各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分解节能低碳目标任务,并开展考核评价。先后出台64项扶持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节能低碳政策体系。针对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新能源利用、节能低碳产品技术推广和能力建设等重点支持领域,逐年加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累计投入市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113亿元。实施差别电价、分时电价、居民阶梯电价、阶梯水价和阶梯气价等价格政策,利用价格杠杆引导企业和居民节约能源资源。

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和碳排放管理。建成全市大型公共建筑和机关办公建筑“1+17+1”能耗监测平台,实现1288幢重点楼宇分项计量联网。推进646家工业、交通领域重点用能单位和855幢大型楼宇实施能源审计。制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和合理用能指南等标准指南近80项,组织开展能效对标达标,实施节能监察执法。形成重点用能单位每年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常态化机制。

5.低碳试点示范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推进

2013年,正式启动本市碳交易市场,将重化工业和航空港口等16个行业191家单位纳入交易范围,形成了一套以《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为基础,多位阶、多层次的管理文件及交易规则,企业履约清缴率连续三年达到100%。试点三年期间,碳市场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累计成交5110.8万吨,成交金额6.21亿元,在全国7个试点市场中位居首位。

上海被列入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后,制定《上海市开展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低碳转型和基础能力提升。开展各具特色的低碳试点示范,推进闵行、崇明、青浦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推动上海化工区、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选择长宁虹桥地区等8个区域、徐汇凌云社区等11个社区分别开展首批市级低碳发展实践区和低碳社区试点,推进66家公共机构完成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

应对气候变化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每年编制全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立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制度。培育400多家节能服务企业、10家碳排放核查机构等一批专业人才队伍。成立上海市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开展上海地区气候变化规律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等基础研究。

6.全社会参与践行节能低碳

每年6月举办“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上海主题宣传活动,发动全社会开展节能低碳示范践行。组织开展具有上海特色的贯穿全年的“城市生活、乐享低碳——市民低碳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相关政府部门、市经团联、市总工会、市妇联等开展“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无车日暨公交出行宣传周”、节能减排(JJ)小组、节能减排立功竞赛等系列活动。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形势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本市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国际大都市先进水平、国家低碳发展要求、上海自身低碳转型需要以及广大市民环境改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国际对标看,控制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主流共识,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均提出了有力的二氧化碳总量削减目标,并将低碳绿色发展作为城市核心发展战略之一,以及展示城市国际形象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上海需要进一步强化低碳发展理念、明确目标路径、创新制度措施。

从国家要求看,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放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要求,并明确提出全国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的目标。上海要继续争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应当比全国更早达峰,更好发挥全国低碳城市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特大城市低碳发展转型经验,为全国绿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从城市发展内在需要看,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上海当前和未来发展的突出短板,本市在明确提出人口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目标的同时,也迫切需要明确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峰值目标,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硬约束,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特别是要扭转本市重化工业比重过高、煤炭等高碳能源总量过大等状况。此外,作为超大型河口城市,上海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海平面上升影响的风险更大,亟需提升重点领域和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从市民期盼看,更加美好的宜居家园、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对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更高要求。本市能源消费包括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偏高,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但与国际同类城市相比,人均生活用能仍处于偏低水平。既要保障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产生的合理用能增长需求,又要控制源于能源消费产生的污染排放,亟需在能源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效率提升、清洁利用等方面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

总体来说,一方面,“十三五”期间上海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更大压力,目标任务更重,而进一步挖掘节能降碳潜力、深入推进产业和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未来推进低碳转型也出现了新的有利因素,特别是低碳绿色为核心的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加快孕育、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速推进、全社会低碳转型的共识氛围日趋浓厚、全国碳市场和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也为“十三五”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明确“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奋斗目标,把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作为推动转型发展、建设宜居城市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以能耗和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双控为统领,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为关键,以强化法律约束和完善市场机制为保障,以节能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全社会共同参与和监督推进为基础,有效控制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全面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在全国率先形成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基本思路

——深化强化总量和强度“双控”。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继续落实能耗、碳排放的强度控制,完善并强化能耗和煤炭消费的总量控制制度。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