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国家固定源大气污染物及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原则与方法(征求意见稿)发布

时间:2017-12-06 13:46

来源:环保部

4.3 当排放源排放的污染物存在水、气介质之间转移的可能时,其排放控制要求可纳入一个排放标准中。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属于排放标准范畴,可纳入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中。

5 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5.1 合法性原则。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依法制定,所规范的排污行为是法律允许存在的排污行为,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及排污许可证、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税收和监管执法等环境管理制度要求。

5.2 战略性原则。标准编制组应具有战略视野,能够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环境保护规划及国家对排放源所属行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及准入条件等确定标准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使制定出的排放标准能够促进生产工艺技术革新及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

5.3 公正性原则。标准编制单位应具有环境保护公益性,能够客观、公正调查评价污染源生产工艺情况、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排放控制技术水平等,真实反映排放源的排放特征,并在参考国外同类排放标准的控制技术水平和吸纳环境保护、行业生产、公众等方面意见基础上制定标准,保证标准公正、可信。

5.4 可达性原则。应对生产工艺和排放控制技术进行分类分级,明确各类排放限值的达标技术及经济成本,以及标准实施后每类企业的达标技术或技术组合,使制定出的排放标准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5.5 协调性原则。制定出的排放标准应与其他行业型、通用型或综合型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相衔接,避免交叉重叠,有适用的环境监测类标准相配套。

6 标准制定的工作程序与技术路线

6.1 工作程序

6.1.1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环规科技﹝2017﹞1 号)的要求,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程序分为开题论证、征求意见、送审、报批、编号及发布等五个阶段。

6.1.2 开题论证阶段。项目承担单位成立标准编制组,编制开题论证报告及标准文本草稿,开展项目开题论证,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标准编制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案。

6.1.3 征求意见阶段。标准编制组根据开题报告论证确定的工作方案开展工作,编制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对提出的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进行技术审查。通过技术审查后向有关单位及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6.1.4 送审阶段。标准编制组汇总处理反馈意见,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及送审稿编制说明,开展标准送审稿技术审查。

6.1.5 报批阶段。通过技术审查后,根据技术审查的意见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及编制说明,提交管理部门开展行政审查,包括司务会、部长专题会和部常务会审查。

6.1.6 编号及发布阶段。管理部门办理标准批准(编号)、发布。

6.2 技术路线

6.2.1 制定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开展管理需求分析、现行标准实施强狂评估、资料收集、行业调研、现场实测、标准技术内容论证及标准相关材料编写等工作,技术路线见图1。

6.2.2 环境管理需求分析。分析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行业准入条件,以及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总量控制、排污收费或环境保护税征收、执法监管等环境管理要求,总结提炼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环境管理需求。

6.2.3 现行标准实施评估。在环境管理需求分析基础上,结合已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结论提出标准制修定工作重点,或按照《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环办科技﹝2016﹞94 号)分析研究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污染物控制项目、排放限值、监测要求、达标判定要求等技术要求的适用性。

6.2.4 排放数据资料收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排放源行业背景情况调查,收集行业排放数据资料、国内外相关排放标准及法律法规、生产工艺、末端治理技术、排放控制水平等数据资料。

6.2.5 典型企业现场调研。分析根据污染源行业背景资料,确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制定调研方案,对选定的代表性企业进行现场调研了解行业生产和排放特征。

6.2.6 典型企业现场实测。深入分析典型企业现场调研结果,对确需进行现场实测的企业,制定实测方案,开展系统、全面的现场实测,掌握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6.2.7 分类分级排放控制技术评估。综合分析收集到的排放数据资料、现场调研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列出排放控制技术名录及相应的技术参数,评估并对排放控制技术进行分类分级。

6.2.8 标准技术内容确定。综合环境管理需求分析结果、现行排放标准实施评估结果、各类相关资料分析及实测数据分析结果、排放控制技术分类分级评估结果,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污染物控制项目、排放控制指标、排放限值、监测要求、达标判定要求等技术内容。

6.2.9 标准相关材料编写。主要包括编写标准文本、编制说明及技术报告。

7 标准文本的结构及技术内容

7.1 标准结构

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结构主要包括封面、目次、前言、标准名称、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要求、达标判定要求、实施与监督等。

7.2 封面、目次

按HJ 565 中的规定执行。

7.3 前言

7.3.1 应在前言中明确制定标准的法律依据及制定标准的目的,准确简述标准的主要内容。若为修订标准,应简述标准修订的历次版本及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以及与其他标准之间的替代关系。

7.3.2 行业型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前言中应明确企业排放恶臭污染物、水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1234567...11

编辑:张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chnda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大气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