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06 13:17
来源:广东人大网
日前,广东人大网公布《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详情如下:
《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为促进地方立法的民主化、公开化,充分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现将《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在本网站登出。敬请社会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并将修改意见寄广东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截止时间:2018年9月12日)。
地址:广州市中山一路64号,邮编:510080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传真:020-37866957
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达标规划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四章 工业污染防治
第一节 能源消耗污染防治
第二节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
第五章 移动源污染防治
第一节 机动车污染防治
第二节 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污染防治
第六章 扬尘和其他污染防治
第一节 扬尘污染防治
第二节 餐饮和其他污染防治
第七章 联合防治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及其监督管理。
第三条【政府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协调机制,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第四条【部门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履行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
(一)工业污染防治: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工业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发展改革主管部门负责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布局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能源结构调整相关监督管理工作;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推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落后产能淘汰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煤炭、成品油等能源供应协调,推进发电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产、销售、进口的煤炭、油品、生物质成型燃料等能源和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燃料、发动机油、氮氧化物还原剂以及其他添加剂的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二)移动源污染防治: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清洁能源车推广的监督管理工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机动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水行政、质量技术监督等主管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海事管理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运输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海洋渔业主管部门负责渔业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三)扬尘和其他污染防治: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工业企业物料堆场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房屋和市政工程施工活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活动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城市管理、市政环卫、园林绿化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市政公用设施、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违法用地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工程、矿山开采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等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道路、港口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维修、拆除等施工活动和使用裸地停车场扬尘污染防治,以及公路的清扫保洁和绿化工程、绿化作业、港口码头工程贮存物料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利工程施工活动以及河道管理范围内砂场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业生产活动排放大气污染物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
(四)其他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省政府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责分工,由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实施。
第五条【乡镇政府职责】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社会综合监管网格管理,发现大气环境违法行为应当予以制止,并及时报告负有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六条【企业、行业协会和公民义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执行国家和省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大气污染,并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督促会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大气污染。
公民应当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绿色、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大气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科学技术和宣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公共管理和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学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宣传、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知识,推动公众、社会组织参与大气环境保护。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