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7-24 10:15
来源:浙江省环保厅
(二)着力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发展新动能。全面推进绿色制造,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清洁化改造。推行绿色产业链、绿色供应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构建资源高效、能源低碳、过程清洁、废物循环再用的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节能和环境服务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积极探索区域环境托管服务等新模式。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积极推动生态宜居气候资源评估和品牌化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养生养老、运动健康、休闲旅游等新业态,打造更加完整的生态产业链。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0亿元。
(三)大力发展循环低碳经济
实施新一轮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到2020年,在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在能源、冶金、建材、有色、化工、电镀、造纸、印染、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或清洁化改造。完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循环化发展。大力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推动绿色循环理念融入八大万亿产业。加快低碳试点建设,鼓励企业开发绿色低碳产品。创新“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模式,加快废弃物综合利用。
(四)推进资源能源全面节约
强化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到2020年,力争用水总量在“十二五”末基础上保持“零增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分别下降20%和23%。实行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格实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体系,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强化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六、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制定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清新空气示范区,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一)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制定实施工业废气清洁排放标准,全面开展工业园区、重点工业企业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合成革、纺织印染、橡胶和塑料制品、包装印刷10个重点行业废气深化治理。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理,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探索开展大气氨排放控制。到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20%,重点行业下降30%以上。加大钢铁、铸造、炼焦、建材、电解铝等产能压减力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加快推进排放高、污染重的煤电机组淘汰。到2020年,燃煤发电和热电机组烟气排放稳定达到超低排放要求。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VOCs治理重点行业和地区要有标志性成就。
(二)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
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推动清洁低碳能源优先上网。着力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加快城镇配气管网建设,基本实现天然气县县通。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实施煤炭减量替代,到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下降5%左右。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燃煤设施新批项目的准入规定。加大燃煤锅炉淘汰力度,到2020年,全面淘汰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推广清洁高效燃煤锅炉。
(三)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
以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整治为抓手,统筹开展油、路、车治理和机动车船污染防治。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钢铁、电力、电解铝、焦化等重点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货物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水路运输。显著提高大宗货物铁路、水路货运比例,提高沿海港口集装箱铁路集疏港比例。加快淘汰老旧车,鼓励淘汰老旧船舶、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船舶,到2020年,新增及更新城市公交车中新能源车辆比例达到90%以上。2019年7月1日起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严格实施船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排放标准。建设“天地车人”一体化的机动车排放监控系统,完善机动车遥感监测网络。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达标车辆、排放检验机构检测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落实船舶排放控制区管理政策,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主要港口和排放控制区内港口靠港船舶率先使用岸电,到2020年,京杭运河水上服务区和待闸锚地基本具备船舶岸电供应能力。2019年前,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必须使用硫含量不大于10毫克/千克的柴油。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非标车(船)用燃料行为,彻底清除黑加油站点。
(四)推进重点领域臭气异味和扬尘治理
加强工业臭气异味治理,加强垃圾、生活废物臭气处理,提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的治理恶臭水平。全面开展工业臭气异味治理,加强臭气异味源排查,实行挂号管理。全面实施垃圾处理全过程恶臭治理,落实收集、转运、处置各环节的臭气控制措施。全面加强污水处理厂和泵站臭气异味控制。严格控制餐饮油烟,加大超标排放处罚力度。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禁止农作物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建立健全施工场地扬尘管理机制,大力实施装配式建筑。强化道路扬尘治理。到2020年,涉气重复信访投诉量明显下降。
(五)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
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严格实施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完善应急预案,明确政府、部门及企业的应急责任,科学确定重污染天气期间管控措施和污染源减排清单。加强预测预警、信息发布、应急响应,提前采取应急减排措施,指导公众做好重污染天气健康防护。2018年底前,省级预报中心实现以城市为单位的7天预报能力。严格落实国家采暖季节钢铁、焦化、建材、铸造、电解铝、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错峰生产,重污染期间钢铁、焦化、有色、电力、化工等涉及大宗原材料及产品运输的重点企业错峰运输和施工工地扬尘管控要求。到2020年,设区城市重污染天数比2015年减少25%。做好重大活动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
编辑:刘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